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中药铺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4日  更新时间:2023年7月1日
作者:赵长春  文章ID:70091  浏览:

【原文】
    中药铺
    赵长春
    柳林泉,喜读书。没有考上大学,还读书。人说读傻了,成“书迷子”了。
    袁店河语境中,“书迷子”不算一个好词,喻某人读书到了痴呆、不可理喻的地步。对此,柳林泉一笑,依然读,特别是多方寻找医书来读。读着读着,成了医生。医生被敬称为先生。袁店河人发音轻软,多儿化音,先生读为“先儿”,还有仙的意味,意味医术高。
    柳林泉是在四十岁左右被称为“先儿”的,柳先儿。被选去县里参加了赤脚医生培训后,大队部的中药铺就也有了他的一席之位。
    中药铺很有些年头了。【高台基,大方砖,直筒瓦,花棂窗,正屋顶上一牛皮亮窗。阳光洒下来,柜明,案亮,药香。】柳先儿坐堂,不闲说,没有病人的时候,还是看书。多是一本又一本厚厚的医书,宋版,竖排,双页对折,字如指肚儿;打开书,如蝴蝶展翅于案头。俗称“蝶装”。有人来看病、拿药,他不急、不抢,等王先儿先行。要是病人冲他来,他就放下书,点头,一笑。
    王先儿也是一高手。中药铺本就是他家的,好几代了,就在村子中的高台上。现在归了公,王先儿也就成公家人了。成公家人后,王先儿有些不经心,就是上班、领工资的感觉,少了以往的心劲儿。
    柳先儿不。柳先儿觉得给人看病是好事,经心经意。
    这样,医术就有了高下,慢慢地,人们发现。
    某日一早,一男孩匆匆来药铺,手执二分钱高举,言拿肉桂皮,说是姥爷给炖鸡肉吃。王先儿接钱,给肉桂皮,记账。王先儿自言自语:这小孩儿是来走亲戚的吧,谁家的?
    快中午,有了答案,小男孩是李家的外孙。从药铺回去后,烧锅,炖鸡,吃鸡肉。又玩上一会儿,就在院子里,小男孩喊肚痛,翻了白眼,嘴唇乌紫。王先儿看了,热敷,针灸,无济于事。王先儿就有些挠头,“不会是受了惊吓吧?”推荐去找神婆儿叫叫魂。
    看着李家人下了药铺台阶,柳先儿放了书,“我出去解个手。”
    柳先儿一绕,到了李家,说:“先别慌,到中药铺找王先儿要点甘草,回来煎水,喝上半碗就好了。”柳先儿特别交待,不要告诉王先儿是他说的。
    果然。
    几天后,王先儿问柳先儿缘故。柳先儿说,您忘记了,就是您教我的:空心头(肚)忌入中药铺。那孩子一早没有吃东西,想吃炖肉,跑来,呼吸急促,就中了百草之毒。甘草,可以和谐百毒。
    王先儿脸红了。只是老脸有些黑,看不出来。他自己能感觉到,很烫。晚上,对着祖宗牌位,他很是叹息了一番:我没有教过他,人家给我的面子呀。第二天一进药铺,王先儿就把自己正对门口的凳子移了一些,有些侧。
    柳先儿还坐在自己的位置,只是找他看病的越来越多。过去认准王先儿瞧病的人,也找个理由,等柳先儿。有时候,王先儿太不好意思,就坐在一旁切药。一片,一片,一片,很轻,很慢。
    柳先儿就定了个规矩,写好,贴在显眼处。意思是,两个医生轮流看病,轮到谁,谁瞧。
    就这样,望闻问切,日子如袁店河的流水。
    不过,静下来的时候,与柳先儿的读书相比,王先儿记笔记,就是当天的医案。包括柳先儿诊治的过程、用药,他都悄悄地记下。今天记,明天记,一本子又一本子,很厚。回去,自己看,给孩子看。大儿子、大闺女不喜欢学医,说这有啥用?中医没有西医快,机器一照,针一打,病好了。望闻问切,太费心神。
    王先儿脸一暗,望了祖宗牌位。
    正读高二的小女儿说,我看。就看了,很认真。高考,报了省中医药大学,考上了……
    现在,袁店河有两家中药铺。柳先儿的大孙子就在大队部中药铺坐堂。没牌没匾,依旧老案老柜,铮亮。
    还有一家,在镇上。药案、药柜的式样和大队部的一样。王先儿的外孙子坐堂。匾额为:王氏中医,始于1896。
    王先儿呢,柳先儿呢,没有啥事,就下棋。有时在大队部,有时在镇上。下着下着,为了一步棋,争得脸红脖子粗。
    只是都老了,脸的红色,更看不出来了。
    ——还有一件事:每到年三十傍晚,两家中药铺都会烧掉一些老帐。既然这么长时间不来清,那确实是没钱,或者忘了;烧掉算了。
    这是王氏中医的老规矩。
    原载《短篇小说》2020年10月下

【问题和参考答案】
    1.作者以“中药铺”为题,有何妙处?(3分)
    【答案】
    ①以“中药铺”为题,突出小说的主题“中药铺”,以便更好地在下文中对中药铺展开更深层次的描述。
    ②以“中药铺”为题,柳林泉酷爱读医书开篇,为引出中药铺及其主人王先儿做铺垫。
    ③作者以“中药铺”为题,侧面突出故乡袁店河中药铺历史悠久,医者地位崇高,中医技术代代相传。
    2.柳林泉和王先儿有何性格特征?试简要概括。(4分)
    【答案】
    柳林泉:酷爱医学,饱读医书;脚踏实地,虚心求教;理解他人,尊敬长者。
    王先儿:医术高超,漫不经心;心高气傲,敷衍塞责;自我思过,虚心学习。(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第四段划线句有关中药铺的描写有何作用?(3分)
    【答案】
    ①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对中药铺的外在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中药铺的历史悠久。环境描写突出中药铺的采光好,中药散发出的浓浓香味。
    ②与小说的题目“中药铺”相呼应。承上启下,对上句“中药铺很有些年头了”的进一步阐述。
    ③为下文引出中药铺主人王先儿做铺垫,侧面突出袁店河中医气氛的浓厚,想要成为先儿需要经历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4.小说中插入李家外孙来中药铺看病的情节有何寓意?(3分)
    【答案】
    ①作者在小说中插入李家外孙来中药铺看病,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到高潮阶段。
    ②从小说内容结构上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柳林泉给病人看病经心经意、认真仔细,王先儿作为吃公家饭的医者则没心劲,开启下文柳林泉提出根治方案,王先儿虚心请教等内容。
    ③作者用李家外孙来中药铺看病的事情,突出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二人的性格特征形成鲜明的对比。侧面说明柳林泉对医学的热爱和学医所下的功夫之深。
    5.文中大儿子、大闺女对中医的看法:中医没有西医快,机器一照,针一打,病好了。望闻问切,太费心神。对此观点,你有什么想法?试结合当下现实生活谈一谈。(6分)
    【答案】
    想法一:同意大儿子和大闺女的看法。
    理由: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技术的提升。彩超、CT等先进技术和仪器对疾病诊断的正确率更加精确,效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疾病通过医疗器械等的治疗,治疗周期缩短,治疗效果明显。打针、输液让小病挥之即去。
    想法二:不同意大儿子和大闺女的看法。
    理由:传统中医疗法望闻问切在今天依旧实用。手术后的调理、日常生活中身体异常状况的调理都离不开中医的把脉和传统的中药,尤其是2020年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疗法对患者进行诊疗,一人一方,一人一策,对症下药,效果显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传统中医疗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西医体现了医学技术的进步,传统中医疗法在今天依旧不过时,应重视中医、发展传统中医技术。
    拟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实验中学语文组 马新新
    内容提供:河南省新乡市河南科技学院 赵长春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袁店河的荷花
  • 下一篇:从悠久的文明传统里,我们能【】哪些有利于解决当代问题的精神财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