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数字人生

发布时间:2023年3月3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吴鲁芹  文章ID:71824  浏览:

【原文】
    数字人生
    吴鲁芹
    ①人生已经沦落到仅剩几个数字。几个数字就可以道尽人生。
    ②这一结论或者感慨是六七年前由一些琐事麻烦所引起的。当时觉得孔老夫子若是生活在所谓工业先进国家,恐怕会修正“小子何莫学夫诗”的理论的;至少会略为让步让小子先学会数一到九,学会运用这些数字,体认这些数字的变化无穷,光芒四射。
    ③上段说起的琐事是指两次微不足道的车祸。一次是大小女从寒舍驾车下山,转弯时偷工减料,使左边来车无法不碰,车身受了一点微伤。可是祸不分大小,报起账来手续同等麻烦,尤其令我自尊心略有不安的是向保险公司报案时,报完姓甚名谁之后,对方说:“更重要的是阁下保险单号码。”好像贱名无足轻重,可以等闲视之。接着就问当事人驾驶执照号码、对方驾驶执照号码、保险单号码,以及判断是非责任警察的号码,总之在抄号码报号码的忙乱中,我忽然体悟到几个数字居然能有那么多的变化,那么多的代表作用,那么大的支配力量。
    ④另一次不但是“祸不单行”,而且是“祸从天外飞来”。就在前祸未平之后两天,大小女携二小女去俱乐部游泳,车在停车场给人把尾灯撞坏了。回家带来一张闯祸人留字,文曰:“亲爱的会员同道,对不起,我倒车不慎把你的尾灯撞破了,请与我联络。我的电话号码(一堆数字)、我的保险单号码(一堆数字)、我的驾驶执照号码(又是一堆数字)。”这次我有经验了,立刻用各种数字把自己武装起来。而且不再用“来将通名”的方式,不再等对方问有关数字,径行把各种号码像唱山歌一样报出去。
    ⑤这一晚我似乎是意犹未尽,竟然起了历史考据癖,把皮夹中支配我生活的各种数字,分类排开,看看我是如何沦落到仅剩一堆数字的。呜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数字亦如病茵,侵蚀的过程也是渐进的,渗透之后,就呼朋引类,扩张势力,日子一久,范围愈广,泥淖也就愈深了。回忆我初到异域定居,还十分遵从量入为出的好习惯,凡事都是银货两讫,不欠债是美德已经先入为主。我的一位老朋友说:“迟早你会发现你的美德是行不通的。”他的理论是:长安居,大不易,不赶快建立信用就更不易,而建立信用不能靠美德。美德是抽象的东西,不易捉摸,可以捉摸的是银钱往来。质言之:“欠债能还始有信。”
    ⑥朋友预卜我的美德行不通,很快就灵验了。因为不出一两月,我进出加油站,付现钱等找钱,感觉的确不便,这一转念之间,就等于尼姑动了凡心,大势不好,抵挡不住诱惑了,于是自言自语“申请一张购油信用卡吧”,从此水闸一开,一泻千里,不可收拾了。有时是动了“方便”的凡心,自投罗网,有时是不请自来,多少表示阁下信用卓著,自愿来笼络投效了。不出两三年,我就有了三种不同牌子的加油站信用卡,两家大百货公司的信用卡,三家“放诸四海皆准”的信用卡。所谓“放诸四海皆准”者是指全球各地通行,无论飞机公司、观光旅馆、百货商店,以及盛宴小酌,一律可用。“方便”的结果是身无分文,身外有债,被一堆数字支配到俯首称臣,旧时常说忙来忙去为了开门七件事,现在是为了维持这一堆数字屹然无恙。而且日子一久,就成了习惯,几乎是相依为命了。
    ⑦事实上,支配我们生活的还不仅仅是一堆与欠账有关的数字,证明我们身份的有驾驶执照号码(一堆数字),管我们病痛的有医药保险号码(一堆数字),还有一种保险是深恐我们身后过于萧条家属衣食不济的,当然又另是一个号码,又是一堆数字。我们读古人传略,常觉得古人名字真多,某公讳什么,号什么,字什么,又字什么,再加上斋名、笔名等等,写上一两行,不足为奇。百年后若有人考证,今人默默无名,而号码独多,一堆数字紧接着一堆数字,消欤盛哉,无义无情,比不上字与号、斋名、笔名能约略传出一个人的神采。可是一堆数字的魔力实在未可小觑,拿本人来说,代表我的各种数字,除去形容不出吴某人“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以外,其他比较具体的事,如岁入若干、旅行次数多寡,买哪一类的衣服,吃哪一等的馆子,都可以有案可稽,一目了然。
    ⑧我有时偶发奇想,觉得人类太不安分,小焉者如女人,上帝已经给她一张脸了,她硬要不惜工本另造一张;大焉者如男人(多半是男人),他相信人定胜天,于是把大地糟蹋得体无完肤,而且自鸣得意,说是进步,劝落后的地区赶快跟着工业起飞,飞起了之后再去担心空气污染吧,河流污染吧。凡是在大工业城市住过的人遇到风平浪静之日,污染的空气,特别浓得化不开,呼吸自然短促,很有点此恨难平的模样。东坡居士若是生在今朝,有幸住在工业先进地区,恐怕会把那首《临江仙》的下半阕改为:长恨此身非我有,一堆数字为凭,夜阑风静气难平,湖海污染尽,何处寄余生。
    (选自吴鲁芹作品集《师友·文章》,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1月,有删节)

【问题】
    17.结合全文,谈谈本文以“数字人生”为题有何寓意?(6分)
    18.随着行文的发展,作者对“数字”的情感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4分)
    19.文中多处改写名诗名言,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4分)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篇用两句顶针式的句子,开门见山点出所写对象,简明概括了作者的对人生感叹,从而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B.文章开始说数字“变化无穷,光芒四射”;然而,强烈的情感却是由于“两次微不足道的车祸”引起的。调侃的语言背后,说明作者实际上并不认为数字具有那么大的作用。
    C.第③段作者“忽然体悟到几个数字居然能有那么多的变化,那么多的代表作用,那么大的支配力量”,排比的句式,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数字之于人生的作用的肃然起敬,接受了数字比姓名更重要的事实。
    D.第⑦段作者感叹“今人默默无名,而号码独多,一堆数字紧接着一堆数字,消欤盛哉,无义无情”,与古人的名号形成对比,写出“数字”的冰冷、生硬。
    E.文章以改写的《临江仙》煞尾,从“数字人生”的角度呼应了开端,再一次强调了自己的情感,首尾相连,深化主旨。

【参考答案】
    17.情感美德数字化;(2分)生存环境数字化;(2分)对“数字”所代表的现代文明的批判。(2分)
    18.从排斥、拒绝(不安、惊恐),(1分)到不知不觉中接受(享受便利);(1分)最后形成习惯(相依为命),(1分)批判反思。(1分)
    19.示例一:如调侃孔子也会修正“小子何莫学夫诗”的理论,(1分)写出数字对现代人生活影响之深。(1分)增加文章的文采,(1分)幽默诙谐,促人深思。(1分)
    示例二:如结尾改写苏轼的《临江仙》(1分),抒发作者对数字化时代的人生困惑,(1分)丰富文章的表现力(1分),诙谐凝练,富有余韵(1分)
    20.BC(B项“并不认为数字具有那么大的作用”错,恰恰显示出数字对人生影响之深;C项“肃然起敬”“接受了”错,作者对数字的作用极其惊讶,不能接受这一事实。)(4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赠卖松人
  • 下一篇:我们看到的颜色相同吗?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