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观园

发布时间:2023年7月17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陈四益  文章ID:76619  浏览:

【原文】
    观园
    陈四益
    ①中国人对景物的观赏,先秦时期多任其自然。造园之兴,可上溯秦代,但那时帝业初兴,开疆拓土,君临天下,所以想的不过是壮其宫室,广其园囿。
    ②私家造园起源甚早,蔚为风气,则在宋以后。尤其是山水画兴,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昆阆之形,围方寺之内,激发起造园家无限奇思妙想,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精美林园。由于园主的衰败,时局的动荡,战乱的破坏,愚昧的毁弃,到今天,经典园林,所余无多。因其无多,更需珍惜。人海人山的践踏是对名园的破坏,闭门谢客的封闭也会断送了名园的生命。
    ③懂得园林之美妙,要有一双审美的慧眼,否则,美景当前,只留得几张时装照和一句:“啊呀,好看来西呀!”——岂不可惜。苏州久被上海人称为“后花园”。春日晴好,各家园林人满为患。不过,多数游客只是轮番在各处摆姿拍照;然后又急忙奔向其他园林,略无驻足流连、细细品味的余闲。每见此景,总不免为之扼腕叹惜。
    ④美,要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展现它的奥秘。园林之美,要有懂得园林的观赏者,才能展其妙趣。我认识一位苏州资深导游,她能把造园的奇思、观园的妙谛讲解得细致入微、俱在眼前。她告诉我,导游要能引人入胜,先得长期积累,深入研习,自己成为行家;当然,单有知味的导游还不够,还必须有求知的游客。有修养的游者遇到无修养的导游,或有修养的导游遇到无修养的游者——不是游客无味,便是导游无趣。赶路式的旅游,难免只能观其大焉者也。精细的园林,如不能深入领会,就必将“如入宝山空手回”了。
    ⑤游览园林,也如学习。要把事前预习的功夫做够,游览时,好景当前,一经点拨,便豁然贯通。自从《带一本书到巴黎》一类书籍出版,不少欧游客真是带才这类书去,大约一是因为花费浩繁,一生或只这一回,不甘空跑一趟;二是语言文字的障碍,不得不做些功课。
    ⑥多年前,应邀到过如皋水绘园。水绘园是如皋冒家建于明代晚期的林园,在当时颇负盛名,但到明清易代之际已渐趋零落衰败。清初,经冒辟疆再度经营,才重新显现出活跃的生命。“冒董因缘”是水绘园传说的魂。水绘园得此一魂,平添了无数思绪与谈助。可惜那回行程仓促,事前又没找到足够的资料做番“功课”,闲逛一响,不曾留下多少印象。近来得到一册关于水绘园的资料,在补上了有关水绘园艺术、历史、人物故事的一课之后,才惋惜那次竟是虚行,内心很是懊恼。遗憾的是,近几年我未能有机会再临水绘园。
    ⑦今日的水绘园,已非当日风貌,而是今人追摹、想象中的水绘园。
    (有删改)

【问题和参考答案】
    17.请简要概述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6分)
    17.(6分)首先指出园林的妙趣需要懂得园林的欣赏者去发现,接着论述导游和游客都要有文化的修养,最后从反面阐明只有懂得欣赏才能有所收获(或最后阐述若不品味、领悟就会无所收获)。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在作者看来,一座名园怎样才有“生命”?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6分)
    18.(6分)①从园林的角度看,要有精彩的造园艺术,要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要有引人入胜的人物与故事;②从欣赏者的角度看,要学会珍惜,要拥有慧眼(或驻足欣赏),要懂得观赏。
    评分建议: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9.第⑦段说今日的水绘园“是今人追慕、想象中的水绘园”,你怎样理解?(6分)
    19.(6分)①今日的水绘园已失去昔日风貌;②作者因未能再临水绘园而只能追忆当年的模糊印象;③观赏者可以通过了解水绘园的艺术、历史、人物故事来描摹、想象水绘园当年的盛景和风情;④流露出作者的遗憾和惋惜之情。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意思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一条街浓缩了一个时代
  • 下一篇:夫剧以风世,风莫大乎使人起于悲欢,而泊然于生死。生与欢,天之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