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接会啊

发布时间:2023年8月20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田夫  文章ID:77100  浏览:

【原文】
    接会啊
    田夫
    正月初八职工都上班了,但农民却都闲着,农民的年还远远没有过完。这不,鞭炮声刚消停点,锣鼓声又响起来。太阳还没冒红,邻村二组就有动静。老秦就把刚点着的烟掐灭,说:“快放桌子吧。”好在,老婆已把饭做中。平常老婆都不会晚起,何况今天。
    吃饭时,锣鼓声似乎更急了。老婆往嘴里扒拉饭就有点匆忙。往实了说,老秦也没往日那么淡定。但他还是反过来劝说老婆:“甭那么忙,秧歌队得过一会儿进村。他们敲锣打鼓是往一块儿聚人呢,还得化妆,绑高跷腿子……”老婆停下嘴,说:“你忘记前年了?”
    前年,也是正月初入。是五组的会先进的村。头-天晚上老秦在别人家打麻将,你说一点刺激不带那是骗人。不过真不大。这晚老秦还是赢了点。谁赢了都会高兴,老秦回到家这高兴劲……这一天,两口子睡过了头,被五组的秧歌队堵了被窝子!
    那天,本来是沉脸人的老秦笑得比哭还难看。也难怪,现在的秧歌队都用汽车拉着,航空兵似的,自天而降。
    “要是不从咱家开始就好了。”
    “那怎么可能?”老秦说。
    历年都这样,不管哪个组秧歌队进村,都先给村中的老秦拜年。然后再去村东头,按街巷一家家打场。当然得是事先接了喜帖的。接喜帖的家要准备茶水、烟、糖和赏钱。老秦当然更不能例外,不仅准备那些东西,他的赏钱还要比别人多。当然,秧歌队先来给他拜年,跟赏钱多少没关系。
    就冲这开年“头一个”,就显出了我老秦的与众不同,我老秦该这祥。他们应该这样待我老秦。
    老秦这祥想,乡亲们更这祥想。假若不这样想,假若不是老秦,换了别人:秧歌队先进村中给某个人打场,然后再去村头挨家轮,不给骂出来才怪!
    老泰还有更自豪的呢。去年,一下两个组的秩歌队同时进村就进他的院子:哈,别说舞龙,人都盛不下。一向沉稳老辣的老秦都有点乱方寸,给他拜年的人太多啦。七嘴八舌头的,他都听不清他们都说些啥拜年话。后来一声哨响,锣鼓声停,秧歌队的人后闪围起圆场,场中间只剩了穿着小红袄、叼着口哨的会首熊二爷:只见熊二爷抬起左手一把抹去胡子上的鼻涕,右手举起小彩旗;随着唢呐响起,熊二爷亮开嗓门唱:
    锣鼓响、鞭炮鸣
    秦府挂着红灯笼
    红灯笼、红对联、红挂钱
    秦员外[注]的日子好红火
    二组秧歌队来拜年……
    秧歌队走出好远了,院里只剩下他和老婆。看着满地的爆竹屑,老秦耳边还回响着熊二爷的声音。老婆说:“这个老熊头到谁家也是这句话,只是把姓改了。”老秦说:“这个你不懂,秧歌是老辈子留下来的,跟着留下来的还有那些老称呼,这叫文化。”其实老秦很得意“员外”这个称呼,他觉得用在他身上是最恰当的。至于别人,那都是虚的。
    匆匆吃罢早饭,两口子把过年脱了的新衣再穿上,然后忙活起来。老婆把一只擦得铮亮的高腿桌子搬到房檐下,然后往桌子上放茶壶、茶杯、糖果盘……老秦却挥起大扫帚扫本来很干净的院子。看他扬场似的,老婆赶紧喊他:“你轻点,别尽顾你自个!”老秦干脆就不扫了,开始到仓房拿鞭炮。
    鞭炮是必须到院外放的。等秧歌队快到时一齐点燃。老秦出来了,院外已经像往年那样等了许多人。这些人都是来老秦家看秧歌表演的,因为秧歌队会先来老秦家。当然老秦有啥需要帮忙的吩咐一下就是。比方放鞭炮,只要老秦一声令下,那七八个捻就被一齐点燃了,因为这些人的嘴里都叼着烟。
    人们帮老秦把一万头的鞭挂到树枝上时,锣鼓声也近了。
    于是人们说:“快了,快了!”有的人都把烟火对准了炮捻。老秦却赶紧招呼他们:“先别乱来。”
    老秦觉得锣鼓声有点不对劲:看样子秧歌队今年不是“空降”我家门口,是村头了。这也好,扭着进村,来到我家,也让村民少些难堪——嗯?不对呢,听声音不像是直奔我家的样子!村头一家鞭炮响了,夹带着冲天的礼炮,秧歌队从那里开始的。
    快傍晌时,秧歌队才轮到老秦家,先是秧歌进院,接着高跷进院,最后是龙进院。龙在老秦的院里耍的时间最长,而且舞得最精彩。一声哨响,锣鼓声停,秧歌队的人后闪围起圆场,场中间只剩了穿着小红袄、叼着口哨的会首熊二爷;只见熊二爷抬起左手一把抹去胡子上的鼻涕,右手举起小彩旗;随着唢呐响起,熊二爷亮开嗓门唱:
    锣鼓响、鞭炮呜
    秦府挂着红灯笼
    红灯笼、红对联、红挂钱
    村主任的日子好红火
    二组秧歌队来拜年..
    老秦老婆扒着老秦的耳朵说:“这老熊头到底是把词改了。”
    老秦刚要说啥,锣鼓声骤然响起,而且越来越大,老秦竟感觉像洪流涌动!
    (选自《十月》1984年第6期,有删改)
    [注]员外:古时指正员以外的官员。

【问题】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插叙前两年接会的情景,使叙事紧凑、凝练,同时也为今年接会发生的变化做了铺垫,增强了小说表达上的张力。
    B.老熊头称老秦为“员外”,老秦妻子对此表示质疑,但老秦并不反对这个称呼,这从侧面表现了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C.今年接会前,匆匆吃罢早饭的老秦“挥起大扫帚扫本来很干净的院子”,说明他认为今年秧歌队依然会第一个到他家来拜年。
    D.小说两次对熊二爷“穿着小红袄”“举起小彩旗“抹鼻涕”等着装、动作等的描写,意在以他的不变来反衬他思想上的变化。
    13.根据全文简要概括“秧歌队”发生的变化。
    14.请探究小说结尾“锣鼓声”的意蕴。

【参考答案】
    12.B
    13.秧歌队交通工具的变化、给村民拜年顺序的变化、会首拜年唱词的变化。
    14.体现了当地农民思想上的变化,并突出新风尚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暗示了老秦思想上将会有新的变化;预示了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农村社会正在形成的新风尚、新气象。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风入松·归鞍尚欲小徘徊
  • 下一篇:从“青天”到“神探”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