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中国建筑如何免于沦为西方建筑的翻版?

发布时间:2023年9月25日  更新时间:2023年9月25日
作者:十一贝子  文章ID:78682  浏览:

【原文】
    中国建筑如何免于沦为西方建筑的翻版?
    十一贝子
    ①《易经·系辞》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按照这个说法,诗词曲赋与琴棋书画等艺术门类都可归入无形的“道”的范畴,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建筑与车舆、衣服、盆碗类似,属于有形的“器”的性质,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主要由匠人来制作,文人士大夫阶层极少直接参与。由此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界虽然巨匠辈出,巧夺天工,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相对得到主流阶层的追捧,出现了《园冶》《长物志》等理论名著,而在更广泛的建筑领域,相关学问备受冷落,虽然有宋代《营造法式》、清代《工程做法》等官书和明代《鲁班经》之类的民间著述传世,但数量远远不及西方,而且主要内容都偏于实际操作层面的记述,没有太多的理论探索,与西方古罗马《建筑十书》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建筑名著差异很大。
    ②19世纪末叶以来,随着清朝的衰落和灭亡,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使得拥有千年历史的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至今日,中国的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与古代则大相径庭,广大建筑师对于传统的建筑技艺普遍感到生疏,绝大多数设计作品都近于西方建筑的翻版,失去了本土的文化基因。在此情形之下,从20世纪初开始,一些中外建筑师努力尝试扭转这一趋势,在现代建筑中刻意表现“民族形式”,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如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和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先贤致力于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梁思成、刘桢等学者四处考察测绘,搜集古籍,成果斐然。经过几代人的艰难跋涉,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形式”的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而对于传统建筑的研究,长期侧重于历史本身,理论方面的论述非常有限,还不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的指引。
    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香港建筑师李允鉌先生正式出版《华复意匠》一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作者在《卷首语》中解释:“‘华夏’指的是古代的中国,‘意匠’可作建筑的设计意念,‘华夏意匠’意即‘中国古代的建攻设计意念’。此书得到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一时洛阳纸贵,至今仍被视为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最重要的一部专著。此书的撰写显然受到西方建筑理论的影响,引述了大量的前人论述和经典实例,完备性超过之前任何一部研究中国建筑的著作,恰如武侠小说中全真派的全套武功,无所不包,既有“道”层面的精神诉求,也有“器”层面的实践指导意义,故而难能可贵。建筑史学家龙庆忠先生为此书所作序言中说:“中国古建筑是古今都在东亚地区,由东亚人民产生的。它是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艺术和清静环境,是古代养目、养心、养身、遂生的具体表现。它既其有几何构成,又有模式表达和逻辑构成。这是出乎西方人意料的。”中国古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由中国独特而广袤的地理气候条件所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社会、人文因索的深刻影响。《华复意匠》对此有深入剖析,从各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进脉络和多重影响因素。
    ④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单体的规模往往有一定的眼度,造型上的差异也不大,更注重以群体组合的方式构成丰富的院落,“由一座变多座,小组变大组,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间之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以北京紫禁城与巴黎卢浮宫作比较,可见前者以“数”的集聚完成复杂的总体结构,而后者以“量”的叠加形成庞大而清晰的多层系统。殿亭楼台分占不同位置,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在彼此之间构成严密的呼应关系。
    ⑤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延续本民族、本地域的传统文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大难题。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也面临消亡的危险,幸而有诸多前辈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孜孜以求,拯危继绝传递薪火,一息不灭,功莫大焉。
    (有删改)

【问题】
    ⒖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易经·系辞》中的观点,艺术门类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中国建筑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
    B.19世纪末以来,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变化是由于源自欧美的现代建筑材料、结构和形式逐渐在中国各地流行。
    C.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正是一些中外建筑师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展开研究的体现。
    D.李允鉌先生出版的《华夏意匠》填补了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的空白,得到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
    ⒗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以《易经·系辞》中“道”和“器”的论述,引出了对中国古建筑缺少理论探索的论述。
    B.文章中引用建筑史学家龙庆忠的话,阐释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设计意念,佐证了“《华夏意匠》一书难能可贵”这一观点。
    C.文章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古建筑的理论、风格的不同,突出阐述了二者各自的特点。
    D.文章分析了中国建筑体系与世界其他国家完全趋同的现状,意在寻求扭转这一趋势的方法。
    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不缺乏园林艺术的理论名著,也有建筑领域的民间著述,但是与西方古代的建筑名著相比,数量不足,且差异很大。
    B.始于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建筑“民族形式”探索仍处于迷途之中,尚未找到相对圆满的解决之道,故而不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指引。
    C.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单体造型上的差异不大,但却在数的集聚完成复杂的总体结构,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突出代表就是北京的紫禁城。
    D.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面临消亡的危险,我们也要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孜孜以求,传递诸多前辈先贤之薪火,才能让中国建筑一息不灭。

【参考答案】
    ⒖D。
    【能力层次】本题能力层次属于“理解B”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指导】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试题详解】
    A项,得自第①段,“根据《易经·系辞》中的观点”错,原文是“按照这个说法”,所以“艺术门类强调哲理和美学意义,而中国建筑注重实用性,兼顾审美”这一观点是后人根据《易经·系辞》中的观点推断的。
    B项,得自第②段,19世纪末以来,华夏大地的城市面貌发生变化原因较多,除此之外还有“中国受到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冲击,传统建筑行业走向衰微”等原因。
    C项,得自第②段,从原文看亨利·墨菲设计的燕京大学校园是“将传统建筑的造型与文化内涵融入新的建筑项目”。
    D项,得自第③段,是“中国香港建筑师李允鉌先生正式出版《华复意匠》一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此书得到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一时洛阳纸贵,至今仍被视为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研究最重要的一部专著”综合而成。
    ⒗C。
    【能力层次】本题能力层次属于“分析综合C”中“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作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考点指导】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试题详解】
    A项,得自第①段,“《易经·系辞》称……却一直缺乏理论总结”,关键词“导致”;
    B项,得自第③段,“‘华夏意匠’意即‘中国古代的建攻设计意念’”“此书的撰写……故而难能可贵”“建筑史学家龙庆忠先生这是出乎西方人意料的”,关键词“设计意念”“难能可贵”;
    C项,得自第④段,“以北京紫禁城与巴黎卢浮宫作比较……形成庞大而清晰的多层系统”,此处有对比论证,但对比论证是为了阐释明清时期中国建筑仍有别于西方建筑。照应第②段,表明中国建筑的沦亡仅始于19世纪末叶,为下一段发出号召提振士气;
    D项,立足全文,核心得自第⑤段,表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⒘A。
    【能力层次】本题能力层次属于“分析综合C”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指导】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
    【试题详解】
    A项,得自第①段,“由此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界……建筑名著差异很大”,关键词“缺乏理论总结”“相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受到了相对重视,出现了《园治》《长物志》等理论名著,但以此得出“中国古代不缺乏园林艺术的理论名著”的说法是错误的;
    B项,得自第②段,“对于中国现代‘民族形式’的探索……不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明确的指引”;
    C项,得自第④段,“到了明清时期……严密的响应关系”;
    D项,得自第⑤段,“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功莫大焉”。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刷牙
  • 下一篇: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