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青
作者:贾大山 文章ID:78935 浏览:
【原文】
梁小青
贾大山
最近,文化馆要举办一次声乐训练班,为工厂、企业培训一批业余歌手。开班的前一天,来了一个农村姑娘,非要参加这次训练班不可。她说,她爱好文艺,唱歌、跳舞、演戏,她什么都爱;要是不收,她就不走,行李都带来了。馆长请示我,怎么办?
“她多大?”我问。
“二十一二岁。”馆长说。
“哪村的?”
“梦庄的。”
一听是梦庄的,我的耳边立刻响起一个遥远的歌声。我说:“明天让她参加试唱吧。”这一天,我的耳边总是响着那个遥远的歌声……
那一年的冬天,大雪封了路。一天下午,我们几个插队青年没事做,在小土屋里打扑克牌。一个同伴忽然说:“听,有人唱歌!”仔细一听,果然有人唱歌。那歌声很轻,很嫩,一会儿飘到窗前,一会儿绕到屋后,仿佛是故意让我们听的。我们所有的眼睛一齐望着窗口,认真地听。
真的,自从到了梦庄,我们从未听到这样的歌声。在我们的印象里,梦庄最大的特点就是静悄悄、静悄悄。静悄悄的田野、树木,静悄悄的街道、房屋,静悄悄的太阳、月亮。早晨,一两声长长的牛叫;晚上,几个卖豆腐的梆子声,是这里唯一的音乐。在这样的雪天,我们听着那轻柔的、飘忽不定的歌声,就像是在无边的沙漠里,忽然发现了一片绿阴,一股清泉……
我开门一看,只见门前的槐树那里,站着一个小姑娘,不过七八岁,穿一件大红袄。她看见我,朝树后一躲,歪着头冲我笑。我向她招了招手,把她叫到屋里问:
“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梁小青。”她认生地望着我们说。
“这样冷天,跑出来干什么?”
“你们城里人,一定会唱歌吧?”
“想跟我们学唱歌?”
“行吗?”
“行呀,你得先唱一个。”
她歪着头想了一下,说,“唱个《绣手绢》吧?”
她唱起来了。唱的是民歌曲调:
一条手绢绣得新,上绣着日月并三春。哎咳哎咳哟,上绣着日月并三春……
她唱完了,我们一齐拍着手说:“小青,你的嗓子真甜呀!”
“我们村的姑娘嗓子都甜——我们村的水甜!”
说完,她又唱了几支古老而又新鲜的民歌。
此后,她经常来找我玩儿,我教了她许多革命歌曲。于是,上学下学的路上,每天飘起了她的歌声;冬天拾柴火,夏天采木耳,沙滩上的树林里也飘起了她的歌声……
她高兴地唱着,后来又爱上了戏曲——那是因为大队买了电视机。几出京剧,不知看过多少遍了,还是看。一天晚上,正播《红灯记》,突然停了电,急得她跳着脚喊:
“点着蜡演!点着蜡演!”
那天晚上一直没有来电。回家的路上,她走得很慢,一句话也不说。走着走着,她忽然站住脚,抬头望着我说:“叔叔,总有一天,我也能演铁梅!”
朦胧的月色里,她的眼睛很明亮,她的表情很奇特。我牢牢地记住了她的眼睛,记住了她的表情。
第二天上午,我在文化馆的小礼堂里见到了她,真的就是梁小青!她长高了,胖了,穿一件华美的淡粉色的连衣裙。那裙子很薄,很轻,一着风吹,浑身就起了波纹,像是能把她吹走似的。我不懂衣料,一个姑娘告诉我,那叫什么“柔姿纱”。
她不叫我“局长”,仍然叫我“叔叔”。我问她今天演唱什么歌曲,她很自信地说:“《绣手绢》,行吗?”
我怔了一下,不由得又想起那遥远的民歌,那遥远的雪地。我又问:“别的呢?”
“《社员都是向阳花》。”
“别的呢,别的呢?”
她还没有回答,馆长宣布试唱开始了。一个叮咚叮咚的声音,拖着长长的尾巴,在小礼堂里响起来,那声音颤悠悠的,仿佛来自深山幽谷,湖面井底,很是动听。小青坐在我的身后,悄悄地问:
“叔叔,这是什么东西呀?”
“电子琴。”我说。
紧接着,架子鼓、电贝司、电吉他,一齐响起来了,轰隆隆、叮当当、呜喇喇,音势浩大,震耳欲聋。在电声乐的伴奏里,歌手们演唱着自己最得意的歌曲。唱法十分新奇,像呐喊,像惊叫,像私语,像叹气,各自不同,各尽其妙。至于他们唱了什么,我一句也听不清,心里只想着那遥远的民歌,那遥远的雪地
他们唱完了,馆长叫:“梁小青!”但是没有答应。
她走了。她悄悄地走了。这是我所料到了的,也是我所没有料到的。其实,她不该走。她的歌子虽然陈旧,但是比较起来,歌手们的音色、音准、乐感,哪一个也不如她。
农历七月十五,梦庄庙会,我想借检查文化市场的机会,顺便去看看她。
梦庄的大街热闹极了。街道两旁,排满了做生意的车、摊、棚、帐;卖小吃的吆喝声,变戏法的聒噪声,耍猴儿的锣鼓声,响成一片。村东口上更是热闹,十几个老太太和中年妇女,哗哗地打着扇鼓,正在“跳神儿”。我挤上前一看,这队伍里竟有梁小青!她仍然穿着那件华美的淡粉色的连衣裙,哼哼地唱着,翩翩地舞着,像一只飞来飞去的大蝴蝶。我生气地叫一声:“小青!”
“叔叔!”她看见我,立刻向我跑过来,满面笑容地说:“叔叔,你看我跳得怎么样啊?欢迎指导!”
“你,年纪轻轻,怎么也搞迷信活动?”
“这不是迷信活动,这是舞蹈。”
“胡说,这叫什么舞蹈?”
“这叫乡下迪斯科呀!”
说完,她又跑回去,尽情地唱起来、跳起来了。
我呆呆地站着,眼睛有些模糊,满耳一片哗哗的扇鼓声。我听不清她唱什么,看不清她的表情,眼前只有一个华美的淡粉色的连衣裙飞舞飘动着——那确实是叫“柔姿纱”。
(选自《梦庄记事》有删改)
【问题】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通过“我”的回忆插叙了与小姑娘的相识过程,突出梁小青对艺术的热爱,也交代了开头一幕发生的缘由,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
B.梁小青在上学放学路上、在四季的劳动中都在唱歌,有着乐观的性情;她热爱戏曲,坚信自己也能演“铁梅”,对艺术梦想有着执着的追求。
C.梁小青虽有甜美的嗓音,但她的演唱曲目陈旧,与城里的新式乐器和新式表演格格不入,她知难而退悄悄离去,倒也在“我”的意料之中。
D.小说并没有制造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以朴实淳厚的语言和清新的格调来展现人物美好的性情,通过“我”的情感体验,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
8.记忆中的梦庄是“静悄悄的”,而再次看到的梦庄却是“热闹的”,请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有何作用?(6分)
9.梦想演“铁梅”的梁小青,却最终成为乡村庙会“跳大神”队伍中的一员,有人认为这是梁小青的悲剧,你怎么看?(6分)
【参考答案】
7.(3分)C(梁小青的离开有着复杂的情感和心理,且“知难而退”与前文她想要演铁梅表现出的坚定执著性格相冲突;据原文,她的离去既在作者意料之中,却也在意料之外。)
8.(1)使情节安排显得更合理。梦庄最大的特点是“静悄悄”,这样“我们”才能听到梁小青那甜美的歌声。她的歌声才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带给“我”精神上的愉悦,在我记忆深处久久不能忘怀。
(2)烘托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活。“热闹大街上”的梁小青,与过去“静悄悄”村庄里认生的小姑娘,都表达出对音乐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蓬勃的生命力。
(3)暗示社会环境的改变。现在梦庄的“热闹”与记忆中的“静悄悄"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时代的变迁,农村面貌的变化。
(4)深化了小说的主旨。梦庄从“静悄悄”到“热闹”的改变,表现了作者对随着时代变迁,农村面貌呈现出巨大变化的思考。
(每点2分,任意三点6分。提示:仅答“对比”而不分析,给1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9.参考答案:观点一:是悲剧。梁小青既有甜美的嗓音,又对艺术有着执着的热爱,却没有在艺术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前途;因为身在农村,她的歌子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最终成为乡村庙会“跳大神”队伍中的一员;她的艺术天分被埋没,艺术才华得不到施展,她越是在“跳大神”的队伍里尽情地唱跳,就越显出她的悲剧性。
观点二:不是悲剧。梁小青从小唱着民歌民调,并不适合城里的新式乐器和新式表演,这不算什么遗憾;她唱民歌、“跳大神”,也是对自己艺术梦想的追求和坚守。她在“跳大神”等民间艺术活动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得到了精神的愉悦。
(任一观点即可,每点2分,三点6分。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