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端,材
作者:未知 文章ID:79295 浏览:
【原文】
传曰:“不歌而诵谓之赋,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言感物造端,材知深美,可与图事,故可以为列大夫也。【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也。春秋之后,周道浸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而贤人失志之赋作矣。
(选自班固《汉书·艺文志》)
【注】赋: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最早指出赋体文学和《诗经》间的源流关系。
【问题】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23.除班固外,“汉赋四大家”的另外三位是【 】、【 】、【 】。(3分)
24.根据语段,概述《传》中所言“赋”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22.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每处1分)
23.司马相如、扬雄、张衡(一空1分)
24.能赋诗者可以做士大夫;春秋时代诸侯国外交场合的特殊语言;春秋后成为贤士表达失意的文学样式。(一点1分)
【参考译文】
《传》中说:“不配乐歌唱的口头诵诗称为赋,登高能赋的人可以列为士大夫。”意思是这样的人善于感应外物,心灵敏锐,才智精深美妙,可以与之商讨国事,因此可以把他们列为士大夫。古代诸侯卿大夫与邻国外交往来时,注重微言大义的外交辞令,在见面揖让时必定互诵诗赋来表达心志,既可看个人才学气度的高下,也可看国家的盛衰。所以孔子说“不学《诗》,在交往中就不会说话”。春秋之后,周朝的制度愈加崩坏,国与国不再遣使访问、赋诗言志,学诗的人沦落民间,有才德的人不得施展志向,只能吟诗作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