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作者:崔曙 文章ID:79873 浏览:
【原文】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①谁能识,河上仙翁②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①令尹:老子西游到函谷关,关令尹喜留他著《道德经》五千言,后随老子而去,不知所终。②仙翁,即河上公,汉文帝时人,传说其后羽化成仙。
【问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既写出望仙台朝日初出、阳光四照的景色,又抒写出诗人登上望仙台后舒畅的情思。
B.颔联所写景象开阔:三晋一带,山岭都蜿蜒北去;崤山二陵的风雨,从东方兴来。
C.颈联引用典故,以人世的变幻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视功名利禄为过眼云烟的感情。
D.全诗寓情于景,以景衬情转承流畅自然,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明白晓畅且又悠悠不尽。
15.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D
15.⑴希望就近寻找到“陶渊明”,与他畅饮菊花酒而酩酊共醉。
⑵引用典故,既隐含着知音难遇的喟叹,也显露出诗人淡泊名利、向往归隐的感情。
⑶表达了对朋友兼知己刘容的惺惺相惜、思念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明白晓畅且又悠悠不尽”分析错误。应该是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深沉绵淼、含蓄蕴藉,而又悠悠不尽。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题干要求分析“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是对诗歌情感的考查。尾联往往是作者卒章显志,借以表达主旨的,所以分析诗的尾联的含意,就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来回答。“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这两句的意思是“既然仙人难见,姑且就近找找陶渊明吧,让我们共饮菊花酒,喝他个酩配大醉”。“彭泽宰”运用了陶渊明的典故,晋陶渊明曾为彭泽令。渊明嗜酒而爱菊。有一次重阳节无酒喝,久坐于菊丛中,刚好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后而归。这里暗用其“九日”事。彭泽宰借指刘明府。这首诗前面写“九日登望仙台”所见,结尾表达“呈刘明府容”之意。尾联言志,诗人重阳节登临仙台,描写了仙台雄伟壮丽的景色,指出就近邀友畅饮要比寻访神仙畅快舒适。此诗主题表达富贵荣华转瞬即逝,奔波仕途徒劳无功,不如归隐。全诗围绕时、地、人三点展开。诗题已点明了这三点,即重阳节为登高之时,望仙台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与神仙传说有关,刘明府容为诗人的投赠对象。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
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