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言行,无论“四书”或“十三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7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0414  浏览:

【原文】
    《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言行,无论“四书”或“十三经”,都将《论语》编选其中,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张之洞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要在从古至今如此众多的典籍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部《论语》读本,实非易事。周志文《论语讲析》(下简称《讲析》)一书,在对《论语》原文进行注释、语译的基础上,融汇古今,结合人生阅历与审美情趣对《论语》的人文精神,孔子的道德美学加以讲析,既具备专业性解读,又富有艺术性启发,是一部难得的《论语》普及读物。
    《讲析》特别注意《论语》与《礼记》等文献的联系,在注释《论语》中,屡屡引据《礼记》相关记载印证。如:解析“道千乘之国”之“千乘”,除指“一千辆兵车”外,尚有《礼记·王制》“土方百里”之义。对《乡党》“朋友死,无所归”的讲析中,据《礼记·檀弓》记载孔子对“宾客至,无所馆”的处理方式加以解读。这种对《论语》中礼制、礼义的探索,是以往《论语》译注本较为忽视的地方。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讲析》提出“孔子的道德是一种美学”,“《论语》值得做更多的美学探索”。《述而》
    记载孔子在齐国听到舜时的《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感慨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讲析》结合孔子曾自述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来阐明孔子的艺术涵养,使其超拔了实际生活的一切苦难。“没有美学的道德只是制约,有美学的道德便是生活”,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论语》常被定义为一部蕴含人生哲理的书,是高高在上的圣贤语录。但在《讲析》的解读中,我们逐渐发觉《论语》的亲和性,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都是平常话,孔子跟弟子的生活,也是很平常的生活,孔子的道德思想、人文关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世事变幻,但人情依旧,孔子所讲述的道理、抒发的感悟,依然可以指导我们解决当下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体会人生百态,寻求内心的安定与充实。引导读者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产生富于感性的思考与体悟,这是《讲析》最大的特色。
    杨伯峻《论语译注》、孙钦善《论语注译》注解简明,译文流畅,也是十分优秀的普及读本。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妨从最通俗易懂且贴近当今社会生活,更宜让人产生共鸣的全文译注讲读本入手,选取周志文《论语讲析》、孙钦善《论语注译》、杨伯峻《论语译注》三书,依照注释与白话译文通读《论语》全文,即可对《论语》有整体的认识。读了这些注译本,如果还想对《论语》有更多了解,孙钦善《论语本解》《论语新注》、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蒋绍愚《论语研读》、钱穆《论语新解》均可深入学习。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想对《论语》中有关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就离不开古代学者的《论语》注本,这些注本蕴含着前代学者对《论语》的理解和认知。在现代普及读本阅读基础上,由近及远,向上追溯程树德《论语集释》、刘宝楠《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何晏与邢昺《论语注疏》、皇侃《论语义疏》等著作,同时参考杨树达《论语疏证》,可以让我们对《论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对孔子的形象以及《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得出更为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侯婕《读<论语>该从何起步》,有改动)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论语》的普及读物,《论语讲析》一书的难得之处是既具备专业性解读,又富有艺术性启发。
    B.读《讲析》一书,读者会发觉《论语》的亲和性,它不再是一部蕴含人生哲理的书和高高在上的圣贤语录。
    C.读《论语》应从周志文《论语讲析》、杨伯峻《论语译注》孙钦善《论语注译》这三本优秀普及读本起步。
    D.文中程树德、刘宝楠、朱熹、何晏与邢易、皇侃等的著作,阅读难度依次加大,适合做进行深入研究的读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读《论语》该从何起步的话题,重点推介了优秀普及读物《论语讲析》。
    B.文章较多引用了《礼记》中的文字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论语讲析》的特点。
    C.文章第二段论证了《讲析》的特色,是按照从次要特色到主要特色的顺序推进的。
    D.文章按开始学习、更多了解到专门研究的逻辑顺序推介有关《论语》阅读的书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一书从古至今的注本很多,找对适合自己的注本对于阅读者来说非常重要。
    B.好的《论语》注本都应该引导读者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产生富于感性的思考与体悟。
    C.张之洞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这与文中推介《论语》注本的理念是相通的。
    D.若要对《论语》的有关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就不可以不读古代学者的《论语》注本。

【参考答案】
    1.A(B.“不再是一部蕴含人生哲理的书”错。C.“应从”错,从选项所列的三本书起步虽可行,但非唯一的入门方式。D.“阅读难度依次加大”,属无中生有。)八属十生有。)
    2.B(文章引用的《礼记》中的文字是事实论据而非道理论据。)
    3.B(引导读者产生富于感性的思考与体悟,是《讲析》作为起步阅读本的最大的特色,但并不是说所有“好的《论语》注本”都必须如此。)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作为“原乡”,既是创作的驱动地,
  • 下一篇: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江南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