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阙题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5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刘眘虚  文章ID:80674  浏览:

【原文】
    阙题
    刘眘虚(唐)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问题】
    (1)赏析“闲”的意蕴。
    (2)简析颔联“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的表达效果。
    (3)概括诗人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
    (1)一个“闲”字,写出了诗人特有的心理感受,侧面烘托出书堂格局风物环境的自然、幽雅、清丽的特点,突出了诗人明澈、疏旷、闲适的心境,表现对山居诗书生活的惬意、自在、满足的感情。
    (2)颔联视嗅结合,选择了“落花”与“流水”两个典型意象,以动衬静,营造一幅时空交织、极富生机、诗意灵动的山景,融情于景,渲染了宁静、安谧、清丽的意境氛围,表现了诗人山行漫步的愉悦、恬淡、闲适、自在的感受。
    (3)儒雅随顺、恬然自安、疏放脱俗、寄意山水。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此题主要从手法、表达效果、情感主旨三个角度作答即可。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闲门向山路”。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景物中蕴含着读书人惬意、愉悦的内心感受。
    (2)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类试题要从手法、效果、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诗歌的颔联:“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随”字。它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静静绽放的景象。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诗人的情感蕴含在这情景之中,所以考生可以从融情于景的手法上赏析诗句。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中人物形象分析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的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如此题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诗歌中塑造了一个寄情山水、闲适洒脱的形象。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写景顺序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伍子胥传
  • 下一篇:待车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