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临江仙·夜归临皋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8日  更新时间:2023年12月28日
作者:苏轼  文章ID:81937  浏览:

【原文】
    临江仙·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临皋,即临皋亭,位于黄州南江边,苏轼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与家眷共居于此。②东坡,元丰五年春,苏轼在东坡构筑雪堂,家属仍住临皋亭,因此常往来于雪堂临皋间。

【问题】
    10.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就其中的两种手法进行分析。
    11.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联系诗句作答。

【参考答案】
    10.①夸张。“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夸大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家童的鼾声之大。②比喻。“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比喻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在寂静的夜晚家童的鼾声象雷鸣一样震耳。③细节描写。“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形象描绘出苏轼夜饮醉归,家童已睡,只得立在门外,静听涛声的场景。④以动衬静。“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意境,以有声衬无声,表现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情的孤寂。
    11.①“长恨此身非我有”揭示出作者对身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②“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难忘世俗名利烦扰的矛盾与苦闷,以及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③“江海寄余生”表达出作者对隐逸江湖的渴望。
    【解析】
    10.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艺术手法包括修辞和表现手法,本诗上阕最明显的是“家童鼻息已雷鸣”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另外,上阕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因此从描写手法的角度来看,“敲门”“倚仗”的动作都是细节描写,而“鼻息”“江声”是为了衬托出夜的寂静,因此是以动衬静。
    11.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下阕的情感比较复杂,但都是直抒胸臆,因此诗句体现明显,只需抓住关键词句,并结合注释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即可理解情感,如“长恨”表现无奈,根据作者经历可知,是对身陷仕途的无奈;“忘却营营”表明想摆脱烦扰的世俗生活,向往自由;“江海寄余生”进一步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白重赞,宪州楼烦人,其先沙陀部族。重赞少从军,有武勇。汉初
  • 下一篇:人工智能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势头【】全球。教育作为应用先进
  •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

  • 【最新文章】

  •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
  • 水村闲望
  • 林教头误入白虎堂
  • 不“炒冷饭”的修行者
  •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 客游
  •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
  • 第二条路
  • 材料一: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 虫洞和时间旅行
  • ①。关公所代表的“义”,超越了血缘家族关系
  • 夏日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
  • 蕉语
  • 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