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索画

发布时间:2024年2月26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柳喜和  文章ID:83231  浏览:

【原文】
    索画
    柳喜和
    犟黄老退休了,在风情小镇上买了房,便常住在此。犟黄老姓黄,但因脾气犟,人们背后常称他犟牛黄,当他面则称他犟黄老。犟黄老是当代著名书画家,画作盈尺便价格数万。
    犟黄老落户风情小镇的消息,像风一样,没几天就传开了,不少人都想结识犟黄老,以便索得他的画作。最早登门索画的,是小镇上唯一一家经营书画商店的老板的儿子小屠。那日,小屠来到犟黄老家,说明来意。犟黄老问:“索画何用?”小屠思索了片刻,就避重就轻地说:“我们单位的领导崇拜您,特别喜欢您的画儿,就派我来求一幅。”犟黄老问:“你们领导是管什么的?”小屠说:“我们领导权力可大了,譬如住宅楼的水电气暖,我们领导都管。”犟黄老冷冷道:“你让你们领导把我的水电气暖都停了,把我困在屋里以后,你们再来取画!”
    小屠回家把索画的过程告诉了老屠,并强调说,局里最近要提拔一批科长,咱家又无长物,商店里卖的字画都是一些粗俗之作,我们领导根本就看不上眼。老屠很拿儿子的事当回事儿,就装上鼓鼓一提包钱来找犟黄老。犟黄老见老屠,依然是那句话:“索画何用?”老屠不假思索言道:“我是搞书画经营的,想买您的画,或销售,或作为镇店之物悬于店中。”犟黄老不屑一顾,说:“我不卖画,买我的画请到拍卖行去拍。”
    老屠回到家,不仅带回了那鼓鼓一提包钱,还带回鼓鼓一肚子气。老屠和小屠大骂犟牛黄不识好歹,不进油盐!
    某日,犟黄老家来了一个村妇,她衣衫破旧,也来索画。
    犟黄老和村妇见面,还是那句开场白:“索画何用?”村妇说:“我是个农民,又是一个寡妇,儿子大学毕业,在市里找了一个媳妇。媳妇家有房有车,我什么也做不了,眼看儿媳妇要娶回家了,可我这当婆婆的连个见面礼也拿不出来。听说儿媳妇家一家子都是文化人,我想一准儿喜欢个书呀画呀的,今天我就舍下这张脸,求您给我画一张画。我要啥没啥,等秋完了,地里的庄稼收成了,我再来感谢您!”犟黄老听后有几分感动,便吩咐保姆把村妇领入会客室,看座,上茶,唠家常。也就是三五杯茶的工夫,村妇被保姆引入犟黄老的画室。村妇至画案前,见犟黄老正往一幅四尺斗方水墨画上加印。这幅画是犟黄老最擅长的水墨画,洁白的宣纸上仅有一支火苗跳跃的老式油灯和一只双须舒张的静伏蟋蟀。油灯用小写意笔法,显得古香古色;蟋蟀用工笔画法,描得惟妙惟肖。油灯的火苗随风摇曳,静伏的蟋蟀呼之欲出。犟黄老在画的空白处还现配了四句诗:窗外秋风朔,屋内暖如春。人忙天时短,夜已五更深。整幅画面皆为墨色,浓淡相宜,只有油灯的火苗为下润上枯的一笔朱红。这幅画可谓犟黄老触景生情之作,虽是一挥而就,但格调高雅,意境深远。村妇见这幅画如此简单,神色有些黯然地说:“怎么连一朵花儿也没有?”保姆看了一眼犟黄老,对村妇解释说:“这幅画的意境是夜深人静了,别人都熟睡了,只有母亲还在灯下操劳,教育人不要忘本,别忘感恩!”村妇卷起画作,临出门时说了一句:“画一幅大红牡丹花儿多好,多热闹。”犟黄老听后心中一沉。
    半年后,犟黄老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要和他核实一幅画的真伪和这幅画的价格。犟黄老问是一幅什么样的画,打电话的人描述了画面的构图,念了画幅上配的四句诗,这让犟黄老想起了村妇索画的事情。犟黄老说:“有情物落于无情之水,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花落去……”
    (有删改)

【问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多次写犟黄老问索画者“索画何用”,刻画了主人公为人正直的性格特点,为突出小说的主题做了很好的铺垫。
    B.小屠因领导崇拜犟黄老又喜欢犟黄老的画而来向犟黄老索画,老屠是为儿子能获得领导提拔而来向犟黄老索画,但都遭到了犟黄老的拒绝。
    C.小说描述的犟黄老为村妇画水墨画的情节,不仅表现了犟黄老高超绝妙的绘画技艺,也突出了犟黄老体谅贫弱者、富有人情味的形象。
    D.“画一幅大红牡丹花儿多好,多热闹”,村妇的这句话让犟黄老“心中一沉”,这为下文写画作被卖掉埋下了伏笔。
    5.小说以“索画”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6.小说以犟黄老在电话中的感慨结尾,这样处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4.B
    5.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更为集中;(或答“事件均围绕索画展开,使结构更为严谨”也可)②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通过记叙小屠、老屠父子索画和村妇索画的故事情节,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③突出人物形象,写犟黄老对小屠、老屠父子索画和村妇索画的不同态度,使犟黄老这一人物形象更为丰满;④突出主题,通过写犟黄老对不同人索画的态度和索画的结局,使主题更为突出。
    6.①犟黄老因画作被卖感慨自己为村妇作画的教育人不要忘本,别忘感恩的一番心意付诸东流,为全文增添了感伤的氛围。②呼应前文情节,与上面村妇所要求的画一朵花的情节相呼应。③点明主题,点出这幅教育人不要忘本、不忘感恩的画才是真正的“花”。④引起读者的思考,留下了更多回味的空间。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B项,“因领导崇拜犟黄老又喜欢犟黄老的画”错,从文章“小屠思索了片刻,就避重就轻地说”以及小屠对老屠所说的话来看,小屠索画的原因应该是“局里最近要提拔一批科长”,小屠想得到提拔。故选B。
    【5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标题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一般先答出标题的含义,然后从情节的推进、结构的照应,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此题标题“索画”从结构看,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更为集中;从内容看,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通过记叙小屠、老屠父子索画和村妇索画的故事情节,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从人物塑造看,突出人物形象,写犟黄老对小屠、老屠父子索画和村妇索画的不同态度,使犟黄老这一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从主旨的角度看,突出主题,通过写犟黄老对不同人索画的态度和索画的结局,使主题更为突出。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能力,要求分析文章的结尾额作用,答题时一般先答出文章的内容,然后从结构,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以及通用的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结尾从内容看,犟黄老因画作被卖感慨自己为村妇作画的教育人不要忘本,别忘感恩的一番心意付诸东流,为全文增添了感伤的氛围;从结构的角度看,呼应前文情节,与上面村妇所要求的画一朵花的情节相呼应;从主旨的角度看,点明主题,点出这幅教育人不要忘本、不忘感恩的画才是真正的“花”;从艺术效果的角度看,引起读者的思考,留下了更多回味的空间。
    【点睛】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苏颋,字廷硕,弱敏悟,一览至千言,辄覆诵。笫进士,调乌程尉。
  • 下一篇:材料一:目前只有符合《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