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画家

发布时间:2024年2月27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马晓红  文章ID:83245  浏览:

【原文】
    画家
    马晓红
    高速公路在山间蜿蜒几十公里,满眼都是大大小小的山。高低起伏,浓淡相间,宛如一幅山水画。
    我就在这山沟沟里爬了十几年,“爬”进了县城的中学,“爬”进了省城的大学,“爬”进了大都市的高楼大厦。
    工作近十年,整天忙忙碌碌,却总觉得前路很是迷茫。整天对着灰蒙蒙的天冷冰冰的楼真真假假的网络,有时会不免会想起家乡的青山碧水野果父老乡亲。
    暮春,请了几天假,回家探望一下老父亲,顺便“思考人生”。
    汽车越过一道山梁,眼前豁然开朗,山下就是生活过六年的县城。
    但眼前的县城却不是记忆中的样子了。
    在我记忆里,说是县城,也就两横一竖三条街,街窄房矮树多。每天早读,总是伴着鸡鸣狗吠开始。早读完,跑到街尾买两根油条还能跑回来上第一节课。
    现在,撞进我眼里的,俨然一个发展中的现代化城市。
    宽阔大气的广场,周围矗立着十几幢高楼大厦。四五条宽阔的水泥路,以广场为起点,向四周延伸。路两旁,是一排排新建的高高矮矮的大楼。远处,还有高高的塔吊在云端旋舞。白云的间隙,隐隐约约露出些青绿色。
    走到广场中央,想好好打量一下这座新城,却被一个老人吸引住了。
    老人身着长袍,满头白发,面前撑着画架,专注地在画布上涂抹着。
    夕阳穿过远山,穿过高楼,落在老人身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金黄。
    看老人如此专注,我也不忍打扰,就默默地站在一旁看着他画画。
    画的内容很是奇怪——
    眼前,高楼耸立,尘土飞扬。身边,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画布上,却是青山巍然,苍松挺立,绿水环绕,茅舍俨然。
    老人有时抬头看看高楼,低头画上一棵古树;有时对着柏油路凝视良久,在河面描上几圈涟漪;有时观察匆匆的路人,在田间添上几个农夫……
    良久,老人搁下画笔,后退两步,欣赏自己的作品。
    只见田间阡陌交通,河面白鹭翻飞。一叶渔舟,漂于青山碧水之间。船尾立一老人,青衣白发,弯腰摇橹,河面水波微起,游鱼相伴。船头坐一老妇,红裙青丝,手挽竹篮,篮中红荷初绽,娇艳欲滴。
    仔细一看,那老人的衣着神态,赫然就是画家自己。
    突然,我在画上看到了自己:田间小路,布衣草鞋,戴笠荷锄,牵一头褐色水牛,驻足欣赏路边绿油油的水稻和彩蝶似的蚕豆花。
    “老人家,你画的是……”看眼前的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画的就是这里。”他在稻田旁添上一棵杏树,“几十年了,变化太大,有些东西也记不清了,只能靠想像了。”
    “那画里的人……”我迟疑了一下。
    “划船的是我,摘荷花的是我妻子,田埂上牵牛的人就是照你的样子画的。”老人笑了笑,“我妻子一直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但直到去世都……我现在带她回来了,可惜家乡变了……”
    “你就是南山先生吧!”我去年参观过他的画展。他的山水油画带着浓浓的中国风,画展的主题就是“自然和谐,天人合一”。
    他不置可否,开始收画架。
    “我也是这里的人,家就在那边的山里。”我指指远处的群山。
    老人停了手,看着我。
    “我也好几年没回来了,变化太大了!”我看着眼前的大厦,“整天对着灰蒙蒙的天,冷冰冰的楼,挺怀念家乡的山水,可现在……”
    “社会总要发展的嘛!”老人继续收拾画架,“不过……”
    “总是破坏了才知道补救!”我指指周围,“你看,这小小的山城都还在不断扩张。”
    “是该觉醒了!”画家抬起头,背起画架,慢慢远去了。
    天色尚明,去广场中心大厦看看,给老爸买点东西吧。
    大堂正在布置图片展,宣传城市建设的成就。一张名为“伟大启航”图片上,县长站在挖掘机前,建筑师一手拿着规划图,一手指着远方的群山。
    图片下的文字说明,介绍了这个驰名中外的建筑设计师,赞扬他“感恩故里”“回报乡梓”。
    那个建筑师,赫然就是广场上那位老画家——南山先生。
    (选自《玉融文学》2018年第1期)

【问题】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记忆中的小城而今俨然成为一个发展中的现代化城市,今昔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令人感慨不已。
    B.本文以“我”为线索,塑造了投身于家乡城市化建设中的南山先生的光辉形象,表达了“我”由衷的赞美之情。
    C.“是该觉醒了”中的“觉醒”是说我们既要城市化,也要给青山绿水田园乡村留出空间,不能盲目发展。
    D.本文在描写画家作画时,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把画家刻画得生动形象亲切可感。
    5.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南山先生的人物形象。
    6.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

【参考答案】
    4.B
    5.①出色的画家。南山先生是一个知名画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浓的乡愁。
    ②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这个出名的建筑设计师有着深深的社会责任感,他的设计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
    ③充满乡愁的游子。南山先生以前是一位游子,他为了回报家乡,为家乡亲自设计发展蓝图,可是又丢掉了心中的故乡,发人深省。
    ④不断自我反思的学者。小说结尾南山先生说“是该觉醒了”,表明他在不断地深思总结,城市的快速发展扩张与乡愁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⑤笃爱妻子的丈夫。在画作中,南山先生把故去多年的妻子画得美丽动人,表明他对妻子的爱是真挚而浓烈的。
    6.①结构上照应标题和前文。结尾的“老画家”与标题“画家”照应,也与前文先生作画照应。②丰富了人物形象。小说最后明南山先生“赫然就是广场上那位老画家”。南山先生就是一位立体式的人物。③深化作品主题。作品体现了“乡愁与发展、理想与现实、成功与失落”等诸多矛盾。④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启发读者思考。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我国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法治思想,有没有法治传统?今天我们回望历
  • 下一篇: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基于抽象数学推理的可编程数字计算机的发明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