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蕉语

发布时间:2024年3月9日  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
作者:朱以撒  文章ID:83440  浏览:

【原文】
    蕉语
    朱以撒
    ①芭蕉林下走,五月明媚的光线,渐渐地变得昏暗起来。芭蕉像无数的桨片,向四面八方摊开着,把泼洒下来的阳光遮拦,林下行走的人们,感觉着被庇护的安稳,风过,而烈日阻挡在上。
    ②在世间,许多生长着的叶片是无比细碎的,它们被造物之手修饰得十分精致,似乎是千百层交叠之后剪裁出来的——苦心匠意一眼可见,这样的生长使日子也变得细腻起来,很精致和雅气。譬如含羞草,这种带有羞怯之心的小花,无论是它米粒大小的叶子,还是粉嘟嘟花蕾,都填充了无比的用心,随便找一个角度,都能博得赞叹,那一定是上苍在闲适之余的工笔,才达到了细部的如此完美。自然,对比于芭蕉,就可见造物之手的意笔,大刀阔斧,三下两下,质朴、简单的形态和本色豁然在目。
    ③风是芭蕉的劲敌,一阵狂风,万千匍匐。貌似粗壮的芭蕉,根基的浮浅,主干的虚弱,加上招风的叶片,使它倒伏的局面令人惊心骇目。风后,我看到人的施救,显得力不从心。即便施救成功,看到一些支柱从几个方向撑住一个濒于颠仆的肢体,仿佛一夜之间,由翩翩少年成了蹒跚的老者。生命的过程是这么飞快,是风加速了这个抵达的过程,改变了它们昨日飒飒有声的姿影。
    ④芭蕉林下的孩童,在林中奔跑,毫不顾忌地穿梭,不时地在转弯时撞上了柔和的树干。他们垂涎成串的硕大果实,想着成熟的日子。口腹之福,我们的劳作,终日的辛劳,如果不矫情而言,就是为了这点朴素的满足。这些孩童长大了,这种朴素的满足又继续下去。芭蕉死死生生,绵延不断,收获的希望也起起落落,令劳作者不敢浪漫。
    ⑤芭蕉的美感是我从纸本里找到的。许多的凄美之忆系在一叶芭蕉之上。芭蕉拒绝着风,却迎迓着雨。潮气的南方,灵动晶莹的雨线由长天坠落,被宽阔的叶片承接,纤尘洗尽,湿漉之中凝翠欲滴。至今让人难解的是,阳光之下悄然无声,没有人会留神它的存在,而雨来了,雨点与蕉叶的交汇,居然让人无端地延展遐思,复活真情。是隐藏着怎样对应的玄机,有这般凄美的效果?在多愁善感的文人心底,芭蕉和枯荷、疏桐、晚蝉、暮鸦、烟柳一样,都是愁人之物,“纵芭蕉不语也飕飕”。可以想见,夜雨来时,院内一二芭蕉,小轩窗下,有几多敏感的耳朵张着,听或轻或重,或清或浊地敲打,想着书生心事。依我之见,那时节的人,善感的程度是一流的,“聊一奏,更三叹”。由愁生出的许多美感,在夜色弥漫中扩散。一个愁肠百结的人在生活的定义上,属于不幸;可对于后人,在解读这些愁绪的百年结晶,已经化为许多的诗意。敏感肯定是有时代环境的,一个时代的文人都这般敏感,一定有很多隐痛积储其间。让后人细细地品吧,伤痕从哪儿开始,凭什么被钩沉而起?想象要进入千年前的人生,需要耗掉多少飞翔的能量。我想,这正是我们慢慢变得麻木的地方。
    ⑥雨,在我住下的那一个晚上,神奇地落下了。细密而坚劲的雨点,被摇摆的蕉叶接受着,化为阔大之音,然后进入泥层。灯被我熄灭,临窗处坐定,捕捉着嘀嘀嗒嗒。在我听来,这是很瓷实的一种,硬朗如豆。后来,我睡着了。曦光微露时,有几颗残星从上边的叶片滚落,闪动着亮点,我觉得这全然是一种自然现象,听不出感伤,也唤不起离愁。似乎很难想象在当时,书生有那么多闲情,除了青灯黄卷,作赋吟诗,就是坐看云起,卧听蕉雨,灵敏地捕捉着自然之影、自然之声,心绪摇曳,像清泠泠的水,在宽阔的叶片脊背上,划过一道凄美晶莹的弧线。
    ⑦天色大亮,地气在上浮,雨点落在芭蕉叶上的声响变得非常微弱了。犹如一夜翻了过去,那一页也深藏在幽暗之中。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滴滴嗒嗒所迸溅出的感伤和忧怨,也被很完整地收藏起来了。

【问题】
    12、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第②段,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用含羞草的精致和雅气突出芭蕉叶形态、本色的质朴和简单。
    B、从芭蕉、枯荷、疏桐、暮鸦、烟柳等自然景物中感受到美,需要有善感的心灵,也要有一定的时代环境。
    C、作者与我们时代的大多数人一样麻木,全然感受不到芭蕉的美感,听不出感伤,也唤不起离愁。
    D、本文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联想来描写芭蕉,使芭蕉的形象具体可感,直达心灵。
    E、本文蕴含作者对芭蕉丰富而敏感的心灵感受,赋予寻常景物以特别的文化内涵,文笔典雅清逸。
    13、分析“嘀嘀嗒嗒所进溅出的感伤和忧怨,也被很完整地收藏起来了”一句的含义。(4分)
    答:
    14、“蕉语”蕴含作者对生命的思考,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参考答案】
    12、(5分)CD(C作者并不麻木;D文本没有“嗅觉”)(选对1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5分)
    13、(4分)(1)芭蕉所引发伤感与离愁的凄美之情,已成为历史往事。(2)今人心灵日渐麻木,只能将其当作自然现象,唤不起离愁与伤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1)生命当质朴、简单、本色。(2)生命当像芭蕉奉献荫凉,贡献果实,给人美感。(3)生命短暂,是个抵达的过程,外力会加速此过程。(3)个人的不幸经历时间的沉淀,可能化为后人的诗意。(5)感悟生命之美,应有敏感的心灵。(写出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
  • 下一篇:虫洞和时间旅行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