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从文明存在的本质性特征来看,文明的异质性是一直客观存在的:

发布时间:2024年5月25日  更新时间:2024年5月25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4467  浏览:

【原文】
    从文明存在的本质性特征来看,文明的异质性是一直客观存在的:人类在各自的栖息繁衍中,依据自身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需要而缔造出了不同类型的文明体系和文化形态。它是各个国家和民族基于自身的历史经历和民族记忆而探寻出的一套最适合于自身的价值体系。因此,才会有哲学家将一国之文明视为其民族精神的诠释,才会认为每一种文明蕴含了其独特的民族精神。
    人类文明之所以博大精深、引人入胜,正是因为这种异质性里面蕴含着不同民族和国家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文明的独特性与独立性,是现代国家独立性与自主性在文化层面的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实际上形象准确地描述了文明的本质和存在真谛:第一,文明从本质上讲是异质性的;第二,各种人类文明都是平等的;第三,各种文明样态背后关于价值与意义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沟通和对话达成某种共识的。对各种人类文明的尊重,实际上彰显的是对人类历史和人类自身的尊重。
    真正的文化自信一定建立在人类文明的平等交流对话之上。文化自信的本质是对文明体系和价值理念基于承认的认同。所以,真正的文化自信首先一定是要建立在一个开放、接纳、包容的社会背景之下的。其次,从文明的存在本质来看,拒绝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特征,无疑从本质上否定了文明存在的意义和人类存在的意义。再次,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文明体系,一定是具有稳定性和发展性双重特征的。前一个特征要求文明体系内部具有一种延续继承性的精神内核;后一个特征则要求其要在吸收、学习、借鉴外来文明的基础上,保持一种自我反思的修正和革新能力。
    “和而不同”的平等对话理念是中国对待文明异质性问题的实践智慧。文明的异质性在现代社会里之所以是一个问题,从其本质上讲关涉到的是交往领域的主体意识和话语转向问题。对于现代性的主体和话语转向问题,早在一百多年前人类社会开始向现代性转型之际,黑格尔就已经给出了哲学上的解答:他要求主体一定要从抽象转向具体,在一种具体、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情景下,从“我”朝向“我们”出发,最终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达成一种与现实的“和解”。的确,如果各个国家在对于文明的态度和立场上始终保持一种“自说自话”的方式,那么这种交流的结果要么是一种“不同不和”的无效沟通,要么是一种“同而不和”的话语霸权。
    文明的交流和对话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并非“不同不和”或“同而不和”,而是“和而不同”。受不同文明或风俗习惯影响而产生的不同文化现象,并不意味着不同文明之间在本质上必然是对立和冲突的:“茶”和“咖啡”在文明表征上的不同,不等于“茶”和“咖啡”背后所代表的价值意义和文化内涵就一定是对立的。“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和而不同”,以这样的思维方式进行对话和交流,本来就是一种基于文明异质性而根本无法比较好坏优劣的“不同”;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基于一种文明的“相通”,达成某种一致的“和”之智慧。基于“求同存异”的对话态度,以尊重、平等的交流方式,谋求、构建“和而不同”的现代性人类文明特征,是对待文明异质性问题的中国方式和中国智慧。
    (摘编自张轶瑶《“和而不同”与文化自信》)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文明的异质性,所以每个国家依据自身发展和社会结构的需要而缔造出了不同类型的文明体系和文化形态。
    B.在一个开放、接纳、包容的社会背景下,树立本民族的文化自稳,就可以形成充满生命力的文明体系。
    C.现在国际文明交流存在的“自说自话”现象,导致了“不同不和的无效沟通和“阿而不和”的话语霸权。
    D.基于文明异质性的“和而不同”的对话理念,可以让不同的文明在现代社会中达成完全一致的认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前两段论述文明的异质性以及文明异质性的意义,为下文论述中国对待文明的立场做了铺垫。
    B.文章论述层层深入,介绍了中国拥有真正的文化自信、对待文明异质性的中国方式和中国智慧。
    C.文章第四段引用黑格尔的理论,为中国提出的“和而不同”的平等对话理念提供了哲学依据。
    D.文章以茶与咖啡为例,说明受不同文明或风俗习惯影响而产生的不同文化现象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明的异质性是客观存在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基于自身的历史经验和民族记忆而探索出的一套独特的文明体系。
    B.树立本民族的文化自信,与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之间并不矛盾,这种自信是建立在与各种人类文明的平等交流对话之上的。
    C.文明异质性问题从本质上讲关涉交往领域的主体意识和话语转向问题,因此国际交往中各国要有主体意识,把握住话语权。
    D.“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契合了“君子周而不比”和“君子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

【参考答案】
    1.C(A强加因果,原文后半句是前半句的具体表现。B曲解文意,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充满生命力的文明体系”要求“文明体系内部具有一种延续继承性的精神内核”,并要“在吸收、学习、借鉴外来文明的基础上”,“保持一种自我反思的修正和革新能力”。D“达成完全一致”错。)
    2.D(文章以“茶”与“咖啡”为论据,是为了论证受不同文明或风俗习惯影响而产生的不同在本质上不一定是对立和冲突的,但不等同于“相通”。)
    3.C(“因此国际交往中各国要有主体识,把握住话语权”错,第四段要表达的是各国在交往中要达成“和解”。)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不遇咏
  • 下一篇:材料一:从历史上看,建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石构建筑,一类是木
  • 【推荐文章】

  • 不遇咏

    【原文】 不遇咏 王维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①,五侯门...

  • 行路难五首(其三)

    【原文】 行路难五首(其三) 贺兰进明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 君不见梁上...

  • 念奴娇·重九席上

    【原文】 念奴娇 重九席上① 辛弃疾 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谁与老兵供一...

  • 王维《辛夷坞》 陈子昂《感遇有怀》

    【原文】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感遇有怀...

  •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原文】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 宋之问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

  • 秋夜

    【原文】 秋夜 谢朓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 思君隔九重,夜夜空伫立。 北窓轻幔垂...

  • 【最新文章】

  • 材料一:从历史上看,建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
  • 从文明存在的本质性特征来看,文明的异质性是
  • 不遇咏
  • 霞光灿烂的早晨
  • 材料一:当前,我国数字化教学仍然以PPT演示
  •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
  • 2018年12月13日,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讲述
  • 行路难五首(其三)
  • 不同的书,会散发不同的馨香。温婉雅致的散文
  • 陆炳,其先平湖人。祖墀,以军籍隶锦衣卫为总
  • 材料一:将李子柒置于中西文化碰撞的大框架下
  •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父楷洛本契丹酋长武后时
  • 美育,就其目标而言,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念奴娇·重九席上
  • 若干惠字惠保,代郡武川人也。其先与魏氏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