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冯其庸的“大国学”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8日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8日
作者:孟宪实  文章ID:86897  浏览:

【原文】
    冯其庸的“大国学”
    孟宪实
    如何评价冯其庸先生的学术,这是一个难题。或许,只有“国学”这个词语,概括冯先生的学术人生最合适。众所周知,国学概念是在近代国运背景下为应对西学而产生的,国学因此成为国运的一个影子。艰难困苦,曲折沉痛,国运与国学的背景,就这样映照着冯先生的一生。
    1924年,冯其庸出生在江苏无锡前洲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这一年,冯玉祥发动北京事变,把末代皇帝赶出故宫。抗战时期,少年冯其庸,经历过死亡威胁和失亲之痛。因为家贫,读书变得艰难,也变得奢侈。如果别人把读书当作义务,他则把读书当作享受。
    以冯先生的经历看,他的国学修养,不能不归功于江南之地传统文化的丰富留存。冯先生总是说当年书少,读不够。他读《论语》《孟子》《史记精华录》都是在初中之前。有一次,二哥帮他一次性买来史震林的《西青散记》、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琅嬛文集》,还有叶绍袁、叶小鸾、沈宜修等人的作品。有一个朋友,家里富有图书但不爱读,随手送冯其庸两册,一部是王士禛的《古诗笺》,一部是袁昶的《安般簃诗续钞》。说实话,今天的中文系大学生的阅读书目,也未必有这么多。
    冯先生的戏剧爱好和修养,也离不开乡土的气息。秋天的时候,无锡各地都保存着社戏的传统。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一个以演昆剧著称的剧团,为挣口饭吃,在前洲镇演出了很长时间。包括冯其庸在内的一帮学生,不用买票就可以入场听戏,时间久了,冯先生与一些昆曲名角渐渐熟络起来,并与他们保持了终生的友谊。
    1943年夏天,冯其庸再次失学,先是回乡务农,后来以教书为业,但读书写作,已经成为其日常功课。他的国学素养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饥一顿饱一顿”地持续修炼着。
    1946年初,冯其庸入学无锡国专,接受了系统的国学教育。在当时西风劲吹的大环境下,无锡国专在中国传统学术的教育上,几乎是一枝独秀。冯先生至今记得朱东润先生开设的《史记》课和杜甫专题,他正确的学问方法,很自然引得学生登堂入室。冯振心先生开设的《说文解字》课,让他看到了学问的深奥。有一次,钱穆来国专讲学,告诉学子要从大处着眼,称作“我见其大”,这让冯先生特感震撼。
    “文革”结束,在所有的运动冲击过后,冯先生留下了累累硕果。《瓜饭楼丛稿》分作三个部分,共三十三卷。另外,还有《瓜饭楼外集》十五卷已经提交商务印书馆。
    冯先生的国学基础,归于文学的范畴似乎过于狭窄;他的许多国学之思,在后来的新学科中,无处投放。直到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决定成立国学院,盛情邀请已经离休十年的冯先生出山,他一生的国学积累,才终于找到了安身之所,他倡导的导师制、游学制和国学论坛等办学特色,至今都在国学院施行。
    (有删改)
    【相关链接】
    冯其庸先生以其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其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其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其学术结集《瓜饭楼丛稿》三十五卷册,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钦叹。
    (《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词》)

【问题】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先生通书画,兼文史,擅红学、西域学,所涉浩瀚,故国学最能概括其学术人生。
    B.文中列举史震林、袁昶等人的作品,意在表现今天中文系大学生的国学素养堪忧。
    C.无锡的社戏传统,与昆曲名角的终生友谊,都促进了冯先生的戏剧爱好和修养。
    D.朱东润、冯振心和钱穆等大师的讲学,给予冯其庸学术上的启迪,使他受益匪浅。
    5.下列对冯其庸成为大国学家原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其庸虽然出身农家,家境贫困,但是他孜孜求学,享受读书过程,涉猎广泛。
    B.江南之地传统文化的丰富留存,使冯先生耳濡目染,获得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C.无锡国专一枝独秀的系统国学教育,众多名师的指点,使冯先生登堂入室。
    D.在国学院施行的导师制、游学制和国学论坛等办学特色,深为世人学者钦叹。
    6.文中说“国运与国学的背景,就这样映照着冯先生的一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国运”对冯其庸先生的“国学”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4.(3分)B
    5.(3分)D
    6.(6分)
    ①战争年代,处境艰难,冯先生的国学素养只能断断续续地修炼;②“文革”时期,社会动乱,冯先生受冲击,运动结束后,他留下了累累硕果;③新时期,国家重新重视国学,人大成立国学院,冯先生一生的国学积累,才终于找到安身之所。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在远古洪荒时代艰苦而恶劣的环境中,先民们依托氏族血缘关系,筑
  • 下一篇:詹大胖子
  • 【推荐文章】

  • 念奴娇·登多景楼

    【原文】 念奴娇 登多景楼① (南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

  • 泊船瓜洲

    【原文】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

  • 手艺的黄昏

    【原文】 手艺的黄昏 ①为了给厨房抽油烟机额外添加一块挡板,我在一个黄昏中想起了铁...

  • 暑旱苦热

    【原文】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

  • 听筝

    【原文】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

  •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原文】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换春霜。...

  • 【最新文章】

  • 詹大胖子
  • 冯其庸的“大国学”
  • 在远古洪荒时代艰苦而恶劣的环境中,先民们依
  • “猴票她爹”——黄永玉
  • 22.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无锡市不断改善
  • 一条鱼顺流而下
  • 生物入侵:考验中国生态安全
  • 大野地
  •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
  • 念奴娇·登多景楼
  • 陈元方
  • 泊船瓜洲
  • 关于“经典文化和低俗的恶搞文化”的主题阅读
  • (1)那年,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上高中,无
  • 另一种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