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大兵

发布时间:2025年1月8日  更新时间:2025年1月8日
作者:粱晓声  文章ID:87288  浏览:

【原文】
    大兵
    粱晓声
    天黑了。
    暴风雪呼啸得更加狂怒。刹那间道路就被雪埋住,周围的一切消失在黑暗、昏黄的一片混沌世界里。在这混沌之中,飞舞着一簇簇白色的雪团,天和地已经溶成一体。
    一辆客车,已经被困在公路上六、七个小时。
    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刚刚两岁多一点儿。还有一个兵,他入伍不久。他那张脸看去怪稚气的,让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午呐。
    那时车厢里的温度,由白天的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了。车窗全被厚厚的雪花一层层“裱”严了。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每个人都快冻僵了。那个兵自然也不例外。
    不知从哪一年起,中国人开始将兵叫做“大兵”。其实,普通的大兵们,实在都是些小战士。
    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保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羊剪绒的帽子和里边是羊剪绒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厚的羊皮军大衣。
    但此刻,他肯定是最感寒冷的一个人。
    他的大衣让司机穿走了。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儿去求援。可司机不肯去,怕离开车后,被冻死在路上。于是兵就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了……
    他见一个老汉只戴一顶毡帽,冻碍不停地淌清鼻涕,桂了一胡子,样子非常可怜。于是他摘下羊剪绒帽子,给老汉戴了。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兵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着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
    人们认为他是兵,他完全应该那么做。他自己当然也这么认为。
    后来他又将他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女戴。
    她接受时对他说:“谢谢。”
    他说:“不用谢。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
    后来那年轻的母亲哭了。她发现她的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青。尽管她一直紧紧抱着孩子。
    于是有人叹气……
    于是有人抱怨司机怎么还没找来救援的人们……
    于是有人骂娘,骂天,骂地,骂那年轻的母亲哭得自己心烦心慌……
    于是,兵又默默地脱自己的棉袄。走到那位年轻母亲身边。帮着她,用自己的棉袄,将她的孩子包起来了……
    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都用大衣将自己裹得更紧了。仿佛,兵的举动,使他们冷上加冷了……
    再后来,天就黑了。
    伸手不见五指的车厢里忽然有火苗一亮:是那个想出100元买下他棉袄的男人按着了打火机。
    他接近到兵跟前,一松手指,打火机灭了。车厢里又伸手不见五指了。
    他低声说:“真的,你这兵就是经冻。咱俩商量个事儿,把你的大头鞋卖给我吧,200元!200元啊!”
    兵说:“这不行。我要冻掉了双脚,就没法儿再当兵了。”
    他一再地央求。说哪儿会冻掉你双脚呢!你把大衣、棉袄、帽子和手套都白送给别人穿着戴着了,怎么我买你一双鞋你倒不肯了呢?
    兵沉默片刻,犹豫地说:“那……如果你愿意用你那半瓶酒和我换的话,我可以考虑……”
    二人互换之际,他又灌了一大口酒。好像如若不然,这种交换,在他那一方面是很吃亏的。
    兵从车厢这一端,摸索着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们,让所有的人都饮口酒驱寒。包括那位年轻的母亲,包括那少女。
    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时,兵最后将它对着嘴举了起来……只有几滴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
    车是被困在一条山路上的。一侧是悬崖。狂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下坡的雪一片片扫向悬崖底谷。
    于是车开始悄悄地倒滑了。没有一个乘客感觉到这是一种不祥。
    但兵敏锐地感觉到了,他下车了……
    拂晓,司机引领来了铲雪车和救援的人。乘客们欢呼起来。只有一个人没有欢呼,就是兵。
    就是那看上去怪稚气的兵,就是那使人觉得还是个少年的兵。
    人们是在车后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后轮,并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
    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像一具冰雕。
    也许,他没有声张,是怕人们惊慌混乱,使车厢内重量失衡,车向悬崖滑得更快。也许,他发出过警告,但沉睡的人们没有听见。呼啸的狂风完全可能将他的喊声掩盖……
    事后人们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他还不满19岁。他是一个多子女的穷困乡付的农家的长子。他的未婚妻是个好姑娘,期待着他复员后做他的贤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12期,有删节)

【问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兵”为旧时对普通士兵的称呼,含有贬义。小说却以“大兵”为题,这种“贬词褒用”式的称谓,既表现了主人公的高大人格,又引起读者的注意。
    B.“穿着大衣的几个男人和女人”将自己裹得更紧,兵的举动仿佛让他们感到冷上加冷,这既写出了环境的寒冷,也写出了他们内心的自私。
    C.作者善于设置悬念,如开篇写“大兵”穿得最保暖,后面却写到“他肯定是最感寒冷的人”,引起读耆的思考与寻问的同时,塑造了人物形象。
    D.小说紧紧围绕着客车被困,“大兵”送出了御寒衣物,用最后能保暖的大头鞋换酒给大家驱寒,正面歌颂了“大兵”含己为人的牺牲精神。
    5.文中花了不少笔墨写一个想买大兵大头鞋的男人,这个男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4、【答案】D
    【解析】D项概括不全,“大兵”顶住将要滑下悬崖的汽车,是表现他具有牺牲精神的主要情节,是在舍己为人献出衣物基础上的升华。
    5、【答案】文中那个想买大兵大头鞋的男人在危急时不但不尽一个成年人应尽的职责,反而为一己之利,去剥夺他人利益,完全不顾别人死活,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2分)
    塑造这一形象的作用:与大兵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大兵”舍己为人的形象。批判了这类极端自私的人,深化了小说赞扬人性的光辉、鞭挞人性丑陋的主旨。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由单一的大兵赠送到男人向大兵索取,让情节更曲折。(任意两点2分)
    6、【答案】小说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了补叙的手法。(1分)
    作用:对人物的细节作补充交代。入伍的时间和年龄等细节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交代了大兵的家庭背景。大兵家境平寒,但始终不忘“我是兵”的初心,突显大兵的牺牲奉献精神,使读者对这个年轻的士兵舍己为人的精神更加感佩。暗示大兵憧憬向往美好生活。大兵的未婚妻以及对未婚妻的期待等细节,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性与感染力,深化了小说主旨,提升了小说的社会价值。(“作用”部分,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A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 下一篇: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一,当得馆阁校理
  • 【推荐文章】

  •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原文】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

  • 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原文】 点绛唇 再和送钱公永 苏轼 莫唱阳关,风流公子方终宴。秦山禹甸①。缥缈真...

  • 江上

    【原文】 江上 杜甫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 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 勋业频看镜...

  • 复活的土地

    【原文】 复活的土地 艾青 腐朽的日子 早已沉到河底, 让流水冲洗得 快要不留痕迹了;...

  • 重过圣女祠

    【原文】 重过圣女祠① 李商隐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

  • 上西平·送陈舍人

    【原文】 上西平 送陈舍人 吴泳① 跨征鞍,横战槊,上襄州②,便匹马、蹴踏高秋。芙...

  • 【最新文章】

  •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举进士,礼部奏名
  • 大兵
  • A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
  •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崛起之路,深圳蛇口
  • 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
  • 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授韩
  • 中土香事有着久远的传统,一是礼制中的祭祀之
  • 江上
  • 房玄龄,临淄人。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
  • 复活的土地
  • 材料一: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
  •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
  • 重过圣女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