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材料一:朱显谟生长在上海农村,早早体验稼穑之苦,看到古老耕作

发布时间:2025年2月5日  更新时间:2025年2月5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7487  浏览:

【原文】
    材料一:
    朱显谟生长在上海农村,早早体验稼穑之苦,看到古老耕作方法的艰苦和收获甚微的悲凉,萌发了长大后改变农业落后状况的念头,立志当一名科学农民。于是他在大学选择了土壤肥料专业。
    1940年大学毕业后,朱显谟考入重庆北碚中央地质调查所,随指导老师侯光炯开展土壤调查工作。侯先生提醒,做土壤调查工作必须做到“四到一问”,即:走到、摸到、看到、访问到和最后问一个“为什么”。
    朱显谟凡事都要探个究竟。前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提出的成土过程与风化过程同时同地进行的理论,曾是指导中国学者进行土壤发生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但朱显谟对它不迷信,而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该理论仅适于块状岩体上进行的与陆生生物进化相一致的原始成土阶段。
    1959年,为了国家建设大西北的需要,朱显谟毅然告别工作条件优越的南京,举家来到地处西北农村的中科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在黄土高原工作的50多年中,朱显谟实地考察了黄土高原的沟沟坎坎20多遍,三次跨越昆仑,两度入疆。他积40余年黄土高原土壤科学研究成果和结合群众的实践经验,于80年代初提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其内容是: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
    “目前,经过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等工程,黄土高原基本变绿,黄河流失土壤泥沙由13亿吨减少为3亿多吨。”朱显谟的学生吴普特说。(摘编自《102岁朱显谟院士逝世:为“黄河清”奉献半个多世纪》,2017年10月12日凤凰网)
    材料二:
    据黄河志卷一“黄河大事记”所载,把黄河泛滥、决堤的情况统计为:
    时期    年数    泛滥、决堤次数    泛滥、决堤均次
    魏晋南北朝    361    2    每180年一次
    隋唐五代    379    8    每47.3年一次
    北宋时期    161    8    约20年一次
    金元时期    241    7    每34年一次
    明朝    276    30    约9年一次
    清朝    267    84    约3年一次
    民国时期    25    44    每年1.8次
    (摘编自朱显谟《再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
    材料三:
    为落实中央“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目标,时任国务院总理亲自视察陕北,提出退耕还林的措施。朱先生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给总理上书表达激动之情,也进一步从科研角度为国家宏观决策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摘编自张晴《朱显谟院士和“28字方略”》)
    材料四:
    为构建大生态格局,河南省民权县提出建设“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当地政府构筑起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的林带生态屏障,呵护着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农田免受风沙的侵袭。还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平原绿化等生态工程建设。(摘编自《黄河故道起绿洲》,2018年5月2日《光明日报》)

【问题】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显谟跟随侯光炯研究和调查土壤情况,这让他领悟到了实地研究精神。
    B.朱显谟敢于否定威廉斯的学术观点,源于自己的质疑精神和实践研究。
    C.朱显谟的学生吴普特说的一番话,印证了朱显谟的研究成果已见成效。
    D.在治理黄河方面,朱显谟的研究成果某种程度上给国家决策提供了帮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显谟提出的“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不仅是他治理黄河的核心理念,也是国家解决黄土高原问题的指导思想。
    B.根据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黄河泛滥、决堤的频率最小,此后各时期黄河泛滥、决堤的频率越来越快,次数越来越多。
    C.根据材料,要治理黄河,需要研究者的理论指导,更需要地方政府的治理举措,足见地方政府该是治理黄河的最大贡献者。
    D.要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发展之路,地方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建立生态屏障,为百姓生产生活提供免受风沙侵扰的良好环境。
    9.朱显谟毕生致力于治理黄河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分)

【参考答案】
    7.【答案】B
    【朱显谟先生没有否定威廉斯的学术观点,而只是发现其观点的局限性。】
    8.【答案】D
    【A项,“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是国家解决黄土高原问题的指导思想,属无中生有;B项,各时期黄河泛滥、决堤的频率和次数并不是一直在增加;C项,属于推断不合理。】
    9.【答案】
    (1)早年体验农村之艰苦,萌发了想改变落后农业的念头。
    (2)总体上黄河泛滥、决堤的次数呈增加趋势,造成的灾难越来越严重。
    (3)国家绿化大西北的需要,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这些激励他进一步研究治理黄河。
    (每点2分,三点共6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登
  • 下一篇:现在世界上汉文化正热,但是西方人普遍认为汉语难学,包括华人后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