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作者:未知 文章ID:87905 浏览:
【原文】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名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燕市①带面衣②,骑黄马,风起飞尘满衢陌。归来下马,两鼻孔黑如烟突③。大官传呼来,百姓窜▲不及,狂奔尽气,流汗至踵。
遥想江村夕阳,渔舟投④浦,返照入林,沙明如雪;花下晒网罟⑤,酒家白板青帘,掩映垂柳,老翁挈鱼提瓮出柴门。此时偕三五良朋,散步沙上,绝胜长安骑马冲泥也。
(节选自明代屠隆《在京与友人书》,有删减)
注释:①燕市:明都城北京。②面衣:面巾。③烟突:烟筒。④投:停靠。⑤罟(gǔ):捕鱼的网。
【问题】
6.甲文加点的词语中,最适合填入乙文的是( )(2分)
A.通
B.还
C.避
D.延
7.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咸来问讯。(2分)
(2)沙明如雪。(2分)
8.甲乙两文描绘的乡村生活,都富有人情之美。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9.两位同学围绕甲乙两文内容展开对话。请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陶渊明想借“桃花源”来表达(1)。(2分)
小文:是啊,屠隆也说江村“绝胜长安”,他的生活态度与陶渊明相似。小语:但是,如果人人都流连乡野,就怕没有人操心国家大事了。
小文:不会的。范仲淹的“进亦忧,退亦忧”就告诉我们(2)。(3分)
【参考答案】
6.C(2分)
7.(1)(村人)都来打听消息。(2分)
(2)沙滩像雪一样洁白。(2分)
8.甲乙两文描写的人情美有:桃花源和江边小村的人们都靠渔耕劳作过着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生活,那里民风淳朴,人们幸福快乐。(3分)
9.(1)陶渊明想借“桃花源”来表达他的社会(政治)理想: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们过着和平安乐、自给富足的生活。(大意对即可,2分)
(2)身在官场要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则替国事担忧。也就是说,无论自己的处境如何,都可以关心国计民生。(大意对即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