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临近端午,许多人早早制定了游玩计划,购物、出行、访友……在忙

发布时间:2025年3月17日  更新时间:2025年3月17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8100  浏览:

【原文】
    临近端午,许多人早早制定了游玩计划,购物、出行、访友……在忙碌与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中,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假期,放松一下原本无可厚非,可许多人似乎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了端午这个新定的“假”,或多或少淡化了端午这个传统的“节”。端午不仅是“假”,更是“节”,我们过端午节时,更应该关注它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端午节又叫五月五日、重午、端五、重五、五月节、端阳、蒲节、天中节、诗人节、女儿节、龙舟节、粽子节、医药节等,是最早出现的中华传统节日之一,早在先秦已经出现。到了汉代,已有合药、在胳膊上系长命缕、迎涛神等诸多习俗。
    有统计显示,在中国56个民族中,半数左右拥有属于自己的端午节。比如彝族都阳节,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及金沙江沿岸等地流行。在节日这一天,每家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用雄黄酒擦脸,青年男女包好粽子,在山间草坪唱歌跳舞尽情娱乐。由是观之,端午节习俗传承是古老和现代的统一、时代与地域的交融。
    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包粽子、划龙舟等是主要内容。我们过好端午传统文明节日,对弘扬民族精神,保持民族特色,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精神植根于民族生活的土壤,鲜活地体现在传统的民族节日中。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而端午文化应该更可以在传承中别开生面。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都可为端午提供新的载体、创制新的手段、赋予新的内涵。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持续传承和振兴端午文化?比如,立足对屈原的纪念,发掘“诗人节”传统,读诗诵诗赛诗,重塑“诗如海”的端午;比如,借鉴电商营销模式,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实现“数字化”的端午;比如,顺应全球化大趋势,推动东亚国家共建共享端午文化,打造“走出去”的端午。在这些方面,政府、企业、媒体、社会都可大有作为。端午如是,整个中国的文化建设又何尝不是这样?
    端午节习俗的传承过程现代性和传统性兼具,包含中国人对文化的选择、对生活的选择,包含了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文化自信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缩影,端午节习俗在新时代丰富多彩又不失神韵地演绎,传承与彰显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有民俗专家建议,将端午节文化修养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和必修课,同时运用新的呈现方式让人们了解体验,让端午节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摘编自高帆《弘扬端午文化,传承彰显文化自信》,“光明网”2018年6月17日)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如何过端午来说,许多人重“假”轻“节”,未关注其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B.端午节名称丰富,起源较早,先秦已有合药、在胳膊上系长命缕、迎涛神等风俗。
    C.四川凉山雷波县一带的彝族人的端午节叫都阳节,有挂艾叶、包粽子等节日内容。
    D.新时代端午节习俗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与彰显了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人们对端午节的看法入题,介绍了其名称、由来、习俗、意义及传承。
    B.彝族都阳节例说明端午节非汉族独有,其习俗传承体现古今统一、时空交融。
    C.文章对如何发扬端午文化问题进行横向阐发,从三方面为相关责任主体支招。
    D.文章在论述端午传承的基础上,以专家建议作结,呼吁提升修养,创新方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借鉴电商营销模式,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从而创建了端午的网络营销模式。
    B.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都可为传承文化提供新载体、创制新手段、赋予新内涵。
    C.对端午节文化进行传承必须规范其内涵,因为传承文化是彰显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D.端午节习俗包含了中国人对文化、对生活的选择,彰显着其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参考答案】
    1.B(“先秦已有合药、在胳膊上系长命缕、迎涛神等风俗”不正确。由原文“到了汉代,已有合药、在胳膊上系长命缕、迎涛神等诸多习俗”可知,合药、在胳膊上系长命缕、迎涛神等诸多习俗是汉代出现的。)
    2.A(“介绍了其名称、由来、习俗、意义及传承”分析不正确。由原文可知,文章在介绍端午节名称之后并没有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3.B(A项,“创建了端午的网络营销模式”未然改已然;原文说的是“比如,借鉴电商营销模式,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实现‘数字化’的端午”,只是一种设想,并没有成为现实。C项,无中生有。文中既没有提到“传承必须规范其内涵”,也没有提到“传承文化是彰显文化的前提和基础”。D项,偷换概念,“端午节习俗……”不正确。由原文倒数第二段可知,不是“端午节习俗”,而是“端午节习俗的传承过程”。)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
  • 下一篇: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在明朝之前的。明朝
  • 【推荐文章】

  • 幕次忆汉上旧居

    【原文】 幕次忆汉上旧居 王安石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如何忧国忘家日,...

  • 永定寺喜辟强夜至

    【原文】 永定寺喜辟强夜至 韦应物 子有新岁庆,独此苦寒归。 夜叩竹林寺,山行雪满...

  •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原文】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

  • 白光

    【原文】 白光 鲁迅 陈士成一见县考的榜,便先在十二张榜的圆图里细细地搜寻陈字。陈...

  • 示秬秸

    【原文】 示秬秸 【北宋】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

  • 拟行路难(其六)

    【原文】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①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

  • 【最新文章】

  •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
  • 临近端午,许多人早早制定了游玩计划,购物、
  •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
  • 幕次忆汉上旧居
  • 材料一: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
  • 英雄
  • 经济中的物品分类常依据两个指标:排他性和竞
  • 永定寺喜辟强夜至
  • 傅岐,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
  • 青春之歌(节选)
  • 材料一:“文献”一词远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 从前,如果有人让你谈对北京秋色的感受,恐怕
  •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 孛术鲁翀,字子翚,其先隆安人。翀稍长,即勤
  • 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