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在明朝之前的。明朝

发布时间:2025年3月17日  更新时间:2025年3月17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8101  浏览:

【原文】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在明朝之前的。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的源头,无论是周公、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诸子百家,都对人生保持清醒、冷静的理性态度,保持着孔子学说理性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最显著的表现在于:人们崇尚天地人伦之间的道德,有高远的理想,讲究人格的修炼,反对人生世俗化,鄙视犬儒的人格特征。从春秋时代起,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比如说孔子,从他的言语来看,更像是倡导一种人生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美学意义。又比如说庄子,他的学说,不像是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道是无情却有情,看似说了很多超脱、冷酷的话,实际上透露出对于生命、本真的眷恋和爱护,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达到安详和宁静,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这就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经说:“在艺术上,他们(中国人)追求精美,在生活上,他们追求情理。”这是说到关键了。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旷而幽远,另一方面也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浪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经典派。当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之后,这种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宗教体系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从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凉的成分。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也因此,一种中国特色的佛教观产生了,佛教在中国更多变身为“生活禅”,变成一种热爱生活创造人生的方式。中国人一方面避免了极端的“出世”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心灵的滋养、美智的开发,使得东汉魏晋,包括后来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以及唐宋元产生了很多高妙的艺术,“艺术人生”的观念也随之如植物一样葳蕤生长,很多艺术种类都在这个阶段达到了高峰,比如说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它们洋溢着一种高蹈的精神追求,境界高远,洁净空旷,如清风明月,如古松苍翠。
    中国的艺术精神到了明清之后,有低矮化的倾向。明清以后,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专制制度进一步严酷;加上统治者出身和教育的局限,以及愚民政策的目的,整体文化和审美呈低俗化的倾向。随着“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的推行,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扼制,审美弱化,艺术更趋“侏儒化”、“弱智化”。大众普罗的喜好抬头,刚正不阿的风骨软化,崇尚自由、自然、提升的审美精神也在丧失。不过尽管如此,在明清时代的中晚期,那种崇尚自然、物我两忘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一批有着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艺术作品或有出现。尽管如此,士大夫精神已不是艺术美和生活美的主旋律,它只是一种空谷幽兰的生命绝响。
    (节选自赵焰《美的背后》,有删减)

【问题】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在明朝之前一直占据着社会的主流,道学是这一主流思想的补充,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B.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佛教传入时,曾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和淡化,更多成了中国特色的“生活禅”。
    C.无论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还是普通知识分子所坚持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都体现着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D.尽管明清之后的中国艺术精神倾向低矮化,但亲自然、空物我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或有着一批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作品。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通过孔子与庄子的学说进行剖析,展现出艺术表现不同但旨归一致的中国士大夫精神。
    B.文章以明朝为时间的界点,分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前后变化,呈现对照式,结构谨严。
    C.文章引用英国大哲学家罗素的话,目的是用来证明中国历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具有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D.文章论证方法灵活多变,修辞效果突显,例证与引证并举,比喻共比拟齐飞,语言鲜活,感染力强。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艺术人生”观念影响下,许多艺术种类达到高峰,洋溢高蹈的精神追求。
    B.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一直保持着人生的理性态度和精神。
    C.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艺术上,孔子追求精美,庄子追求情理。
    D.不少清诗呈现出艺术审美的低俗化倾向,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参考答案】
    4.B(“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和淡化,更多成了中国特色的‘生活禅’”说法扩大范围,原文是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成分得到淡化,而非所有成分都得到淡化。)
    5.C(“目的是用来证明中国历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具有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说法错误,罗素的话是过渡句,承上启下。证明“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以及证明“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一方面高旷幽远,一方面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
    6.A(B项,“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一直保持着人生的理性态度和精神”说法错误,儒学与道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原文“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一直”表述有误,原文的陈述主语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而非“中国文化”。C项,“艺术上,孔子追求精美,庄子追求情理”说法错误,原文的意思应是“孔子庄子在艺术上追求精美,生活上追求情理”。D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呈现低俗化”,理解错误,相反,该诗是“时有抬头的高贵精神”的体现。)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临近端午,许多人早早制定了游玩计划,购物、出行、访友……在忙
  • 下一篇:申用嘉,字美中,号经峪。申相国文定公时行季子也。为人恭俭廉仁
  • 【推荐文章】

  • 幕次忆汉上旧居

    【原文】 幕次忆汉上旧居 王安石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如何忧国忘家日,...

  • 永定寺喜辟强夜至

    【原文】 永定寺喜辟强夜至 韦应物 子有新岁庆,独此苦寒归。 夜叩竹林寺,山行雪满...

  •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原文】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

  • 白光

    【原文】 白光 鲁迅 陈士成一见县考的榜,便先在十二张榜的圆图里细细地搜寻陈字。陈...

  • 示秬秸

    【原文】 示秬秸 【北宋】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

  • 拟行路难(其六)

    【原文】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①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

  • 【最新文章】

  • 申用嘉,字美中,号经峪。申相国文定公时行季
  •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
  • 临近端午,许多人早早制定了游玩计划,购物、
  •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
  • 幕次忆汉上旧居
  • 材料一: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
  • 英雄
  • 经济中的物品分类常依据两个指标:排他性和竞
  • 永定寺喜辟强夜至
  • 傅岐,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
  • 青春之歌(节选)
  • 材料一:“文献”一词远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 从前,如果有人让你谈对北京秋色的感受,恐怕
  •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 孛术鲁翀,字子翚,其先隆安人。翀稍长,即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