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费孝通曾言传统乡土社会是个“无法”的社会,林语堂亦言在乡土社

发布时间:2025年3月18日  更新时间:2025年3月18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8113  浏览:

【原文】
    费孝通曾言传统乡土社会是个“无法”的社会,林语堂亦言在乡土社会里,“人们总是避开法庭,95%的乡村纠纷是由那里的长者们来解决的。牵涉到一项诉讼中去,本身就不光彩。体面的人们都以自己一生从未进过衙门或法庭而自豪”。
    其实,传统社会并非没有法律存在,只不过在乡村自治的情势下,法律不大需要或难以全面深入渗透到广大的基层社会。乡村靠礼俗解决纠纷,产生“轻易不告官”的习惯,出现如费孝通所言的乡土社会“无讼”特点。乡土社会中,人们靠礼俗和累积的经验足以应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礼俗文化成为传统中国文化的底色,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诚信心理和行为习惯。人们深受礼俗的浸染,“约定俗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入乡随俗、出入循礼”,“心理有依归、行为有参照”,人们因礼俗而有规矩,因有礼俗而形成德性。遵“礼”、循“礼”、守“礼”而使人们形成对“礼”的基础即“义理”的认同,“义理道德”就成为人们道德的表现形态,行为依规守矩不在于神性或契约的先在约束,也不在于功利或惩处的后在约束,而在于对义理认同基础上的行为德性。义在心中,心中有约,理在行中,行为有据。
    在中国农耕文明的乡土社会中,礼俗成为“社会公认合宜的行为规范”。礼俗不同于法律、制度,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道德,甚至具有超越道德的权威和效力。礼俗不仅通过自身来约束民众,还与法律相结合,化约为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内在要求。有些礼俗还直接上升为法律,成为强力约束机制。夏律中的很多法条就来自远古礼俗,周公制的“礼”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律令的重要来源。汉朝的道德法律化,一方面表现为把符合儒家原则的道德通过法律形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表现为董仲舒的春秋决狱,即在司法中引经决狱。唐律充分体现了宗法伦理关系中礼的重要性。宋、元、明、清各代的法律,基本依循唐律,遵循“出礼入刑”原则,仅在个别条款的定罪或量刑上略有增减。传统礼法这种关系,一方面使得道德训诫具有了法律的威势,另一方面,法律规范同时要执行道德教化的职能。故而可以认为中国古代法律受礼的道德原则所支配,为礼俗文化所浸染。
    礼俗既是传统道德的题中要义,亦是传统道德的社会展开,更是社会教化的有力保障。传统社会道德的维系主要靠人们内在的信念、社会礼俗及社会舆论,法律制度只是成为辅助性的保障机制,这与西方缘于信仰基础的宗教道德与源于契约基础上的义务道德有显著的区别。
    (选自《北京日报》2018年1月8号)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费孝通所提的“无法”的社会是指乡村中人们在处理各种社会问题时总是尽量避开法庭不通过诉讼来解决,呈现出无诉特点的传统乡土社会。
    B.中国人的诚信心理和行为习惯无不深受礼俗文化影响,遵礼、循礼、守礼促成了人们对义理的认同,而“义理道德”成为人们道德的表现形态。
    C.礼俗不仅通过自身来约束民众,还直接上升为法律,成为强力约束机制。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律令的重要来源就是周公制的“礼”。
    D.中国基于内在信念、社会礼俗、社会舆论形成的传统社会道德与西方源于信仰、契约两方面形成的宗教道德和义务道德区别明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由费孝通、林语堂等大家的观点导入,引出论题,引发读者对传统乡土社会治理方式的思考。
    B.文章第三段从心理和行为两个角度列举了礼俗文化对中国人的深刻影响来充分论证礼俗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底色。
    C.文章第四段列举各朝代法律与礼俗之间相关的特点其目的在于论证礼俗可上升为法律,成为强力约束机制。
    D.文章尾段把中西方的道德维系的方式进行比较,强调中国的传统社会道德维系主体是个人和社会的共同感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乡土社会出现“轻易不告官”的习惯从而产生费孝通概括的“无讼”的特点,源自于靠礼俗足以解决各种生活问题的定势。
    B.“约定俗成”、“入乡随俗”等现象说明行为依规守矩是人们在对义理认同的基础上的共性表现。
    C.中国历朝历代的法律都和礼俗密不可分,道德训诫中有法律威严,法律规范中含有道德教化。
    D.西方的宗教道德和义务道德说明法律制度在西方社会是对传统社会道德维系的重要保障性机制。

【参考答案】
    1.C
    2.C
    3.B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一生只能写故乡主题的作家,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成为福克纳那样一
  • 下一篇:材料一:2017年9月,中国中小学的起始年级开始使用道德与法治、
  • 【推荐文章】

  • 点绛唇·感兴

    【原文】 点绛唇 感兴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

  • 幕次忆汉上旧居

    【原文】 幕次忆汉上旧居 王安石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 如何忧国忘家日,...

  • 永定寺喜辟强夜至

    【原文】 永定寺喜辟强夜至 韦应物 子有新岁庆,独此苦寒归。 夜叩竹林寺,山行雪满...

  •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原文】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

  • 白光

    【原文】 白光 鲁迅 陈士成一见县考的榜,便先在十二张榜的圆图里细细地搜寻陈字。陈...

  • 示秬秸

    【原文】 示秬秸 【北宋】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

  • 【最新文章】

  • 材料一:2017年9月,中国中小学的起始年级开
  • 费孝通曾言传统乡土社会是个“无法”的社会,
  • 一生只能写故乡主题的作家,存在两种可能:一
  • 点绛唇·感兴
  • 申用嘉,字美中,号经峪。申相国文定公时行季
  •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
  • 临近端午,许多人早早制定了游玩计划,购物、
  •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
  • 幕次忆汉上旧居
  • 材料一: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
  • 英雄
  • 经济中的物品分类常依据两个指标:排他性和竞
  • 永定寺喜辟强夜至
  • 傅岐,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
  • 青春之歌(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