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材料一:三峡 材料二:功德寺循河而行,至玉泉山麓,临水有亭。

发布时间:2025年3月19日  更新时间:2025年3月19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8152  浏览:

【原文】
    材料一: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材料二:
    功德寺循河而行,至玉泉山麓,临水有亭。山根中时出清泉,激喷巉石中,悄然如语。至裂帛泉,水仰射,沸冰结雪,汇於池中。见石子鳞鳞,朱碧磊珂,如金沙布地,七宝妆施。荡漾不停,闪烁晃耀。注於河,河水深碧泓,澄激迅疾,潜鳞了然,荇发可数。两岸垂柳,带拂清波,石梁如雪,雁齿相次。间以独木为桥,跨之濯足,沁凉入骨。折而南,为华严寺。有洞可容千人,有石床可坐。又有大士洞,石理诘曲。突兀奋怒,皱云驳雾,较华严洞更觉险怪。后有窦,深不可测。其上为望湖亭见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积雪未消。柳堤一带,不知里数,袅袅濯濯,封天蔽日。而溪壑间民方田作,大田浩浩,小田晶晶,鸟声百啭,杂华在树,宛若江南三月时矣。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记二》)

【问题】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中的“奔”,动词用作名词;“折而南”中的“南”,名词用作动词。
    B.材料一与李白《早发白帝城》都写到了猿声,但表达的情感不同。
    C.“见石子鳞鳞”中的“鳞鳞”,“潜鳞了然”中的“鳞”和《岳阳楼记》中“锦鳞游泳”的“鳞”都代指鱼。
    D.材料二中“浩浩”和“晶晶”用词巧妙,大田水面阔大和小田精致闪亮相互映衬。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峡是一个文化宝库,有很多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发生于此,有白帝城托孤、昭君屈原故里、神女峰传说等。
    B.“曦”文中指太阳,在古代还有很多的别称,如金乌、东君、羲和、刑天等;月也有很多别称,如冰轮、金蟾、婵娟、夸娥等。
    C.“亭台楼阁”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各具特色。亭小巧,多为开敞式;台高起,可观景;楼多层,兼具实用和文化功能;阁造型灵活,多用于藏书、阅文。
    D.柳树以优美的形态,成为我国园林艺术中重要的观赏树种,在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时,广泛种植应用于防洪护堤。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1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三处),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上为望湖亭见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积雪未消。
    12.小诚发现,两文在写景顺序、语言风格、情感上有较大差异,值得探究。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9.C
    10.B
    11.断句:其上为望湖亭/见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积雪未消。
    译文:它的上面是望湖亭,远望西湖明亮得像半个月亮,如像积雪没有消融。
    12.写景顺序:材料一先写山,再按季节变化写水,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材料二移步换景以游踪为线索,逐步展开对沿途景色的描绘。语言风格:材料一凝练大气,材料二清新细腻。情感上:都有对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材料一多了一层凄美悲凉之感。
    【导语】郦道元的《三峡》以宏伟的自然景观为主,重在描绘气势磅礴的山川和猿声传情的孤寂感,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袁中道《西山十记》则注重细致的描绘,勾勒出山水间的灵动与雅趣,语言优美且富有生活气息。两篇文章在写景顺序上,一者纵向展开,一者横向铺陈;情感上,前者多表现孤寂与壮丽,后者表现闲适与生动。
    【解析】
    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C.有误,“见石子鳞鳞”中的“鳞鳞”,意思是像鱼鳞一样细密整齐;
    故选C。
    10.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有误,刑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人物,他是一位勇猛的战神,因和天帝争神而被砍去头颅,但他仍然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与太阳无关;夸蛾是传说中的大力神,与月亮无关;
    故选B。
    11.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和断句。
    本句重点词语:其:代词,它。为:是。明:明亮。如:像。消:消融。
    从语法结构上看,“其上为望湖亭”是一个主谓宾结构,主语是“其上”,谓语是“为”,宾语是“望湖亭”。“见西湖”是一个动宾结构,动词是“见”,宾语是“西湖”。“明如半月”和“又如积雪未消”都是主谓宾结构加上比喻的修辞,其中“明”和“又如”是谓语,“如半月”和“积雪未消”是宾语部分。
    故划分为:其上为望湖亭/见西湖/明如半月/又如积雪未消。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对比阅读。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西山十记》指的是明朝袁中道创作的文言文,主要内容是记录了作者在西山游玩的所见所闻。西山是指北京西郊的群山。材料二描绘了作者袁中道游览西山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从功德寺出发,他沿着河流前行,经过玉泉山麓,欣赏了清泉、裂帛泉等自然景观的奇特与美丽。接着,他描绘了河水、两岸的垂柳、石梁以及独木桥等景色,展现了沿途风光的清新与宁静。随后,他转向南行,参观了华严寺及其洞穴,感受了洞内的险怪与神秘。最后,他远眺了西湖的美景,以及溪壑间农田的劳作景象,整体呈现出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画卷。
    从写景顺序上看:材料一,先写山再按季节变化写水。文章开篇即描绘了三峡两岸连山、重岩叠嶂的壮观景象,通过“略无阙处”、“隐天蔽日”等词句,将山的连绵不断和雄伟高耸表现得淋漓尽致。随后,作者按照季节的变换,分别描绘了夏水的迅猛、春冬之水的清澈与生机,以及秋霜之时的凄清与哀婉。这种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写法,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三峡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材料二,移步换景以游踪为线索。文章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从功德寺出发,沿河而行,逐步展开对沿途景色的描绘。从玉泉山麓的清泉、裂帛泉的沸冰结雪,到河水的深碧泓澄、两岸的垂柳石梁,再到华严寺的洞穴、望湖亭的远眺,直至柳堤的袅袅濯濯和田间的劳作景象,每一处景色都随着作者的脚步而逐一呈现。
    从语言风格上看,材料一凝练大气:郦道元在描绘三峡景色时,语言简练而富有气势。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仅用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了三峡山峰之高峻、峡谷之幽深的景象。又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夏水之急速。
    材料二清新细腻:袁中道在描绘西山景色时,语言则显得更为清新细腻。他善于捕捉景物的细节,如“水仰射,沸冰结雪”、“石子鳞鳞,朱碧磊珂,如金沙布地”等词句,都生动地描绘了景物的形态和色彩。同时,他还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从情感表达上看,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所描绘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无论是三峡的雄伟壮观还是西山的清新秀丽,都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穷魅力。而材料一多了一层凄美悲凉之感,在描绘三峡秋霜之时的景色时,作者通过“高猿长啸”、“哀转久绝”等词句,营造出了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还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悲凉。而材料二则更多地展现了景色的清新秀丽和生机勃勃,没有这种凄美悲凉之感。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中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肃杀凄寒,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停止。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乙
    功德寺,沿着河向前走,到玉泉山边,靠近水边有一座亭子。山根中时常出现清泉,清泉喷在高峻的山石上,好像人说话一样,到了裂帛泉,水向上喷射,泉水喷出的白色水沫,像是涌出的冰块和雪花,交汇在池中。看见池中的石子象鱼鳞一样细密整齐,经阳光照射,石子现出众多的红绿色,像用金沙铺地,用七宝妆点,水波荡漾不停,闪烁晃耀。注于入到河中,河水深绿色,水深而广,水澄澈迅疾,水中游鱼清晰可见,荇菜的根茎清晰可数。两岸垂柳,带拂清波,河上的石堰,色白如雪,如雁行般,依次排列。其间用独木做桥,骑坐其上在水中洗脚,沁凉入骨。折回而向南,有华严寺,有的洞可容那一千人,有石床可坐。又有观音大士洞,石头的纹理弯曲,石头姿势多变,比华严洞更觉得险俊奇怪。后面有小洞,深不可测。它的上面是望湖亭,望见西湖明亮得像半个月亮,如像积雪没有消融,柳堤一带,不知有多少里,堤上树木随风飘动,清新光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溪壑间百姓正在田里劳动,大田水大的样子,小田透明的样子。鸟声百转千回,各种花在树木间开放,好像江南三月的时节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停云(节选)
  • 下一篇: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