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乙]仆始生六七月时,乳

发布时间:2025年3月20日  更新时间:2025年3月2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88166  浏览:

【原文】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仆①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记;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②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③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④。盖以苦学力文所致,又自悲矣。
    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⑤。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节选自《与元九书》,有删改)
    【注】①仆:我。②谙:熟悉,知道。③遑:闲暇。④胝:老茧。⑤乡赋:地方举行的乡贡考试。

【问题】
    21.用“/”标出文中波浪线句子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2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杂然相【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汝之不【惠】    小【惠】未遍
    D.【始】龀    十五六【始】知有进士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记。
    24.从[甲][乙]两文中,你得到了学习方面的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21.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22.D
    23.(1)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
    (2)我虽然嘴上不能说话,心里却已经默默记住了
    24.示例:要有坚定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愚公虽年且九十仍立志移山,不懈努力。还要勤奋刻苦,如文中“我”自小刻苦学习,不遑寝息。同时,应从小培养学习兴趣,早做准备,为实现目标不断努力。
    【导语】
    这两段文言文展示了毅力和勤勉的重要性。甲文中的愚公以坚定的决心,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想要移山,体现了坚忍不拔的精神。乙文通过作者自身年少时的学习经历,描述了在艰苦条件下以苦学力文取得进步的过程。两者均说明了在面对困境和追求目标时,持之以恒和毅力是关键。而愚公移山和作者的努力学习,虽然形式不同,但都为读者提供了关于不懈追求的启示。
    【解析】
    2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考中以后,虽然专注于科举考试,也不废弃写诗。
    “既第之后”表示一个时间节点,即考中之后,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后面应稍作停顿。“虽专于科试”表明考中后的一种状态,即虽然专注于科举考试,这里是一个完整的表述。“亦不废诗”则进一步说明在专注科试的同时也不放弃诗歌创作,与前一句形成转折关系,也应单独断开。
    故断句: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2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将近/况且;
    B.赞同/表约数,左右;
    C.聪明/恩惠;
    D.都意为“才”;
    故选D。
    23.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汝:你;固:顽固;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2)仆:我;虽,虽然;言,说;记,记住。
    24.本题考查感悟启示。
    从甲文来看,愚公年且九十却有着“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坚定目标,面对智叟的嘲笑也不放弃,带领家人持之以恒地移山。这启示我们在学习中要有坚定的目标,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动摇。就像我们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难题,但只要有明确的目标,如考上好学校、掌握一门技能等,就有努力的方向。
    乙文中,作者自小对“无”“之”字默记于心,五六岁学诗,十五六岁知进士后苦节读书,昼夜不辍,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长茧。这体现了勤奋刻苦的重要性。学习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能懈怠。同时,作者从小接触文字、学习诗歌,说明从小培养学习兴趣很关键,早做准备能为日后实现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我们也应在学习中培养兴趣,早早规划,不断努力。
    【点睛】参考译文:
    【甲】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众人纷纷说:“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湾上的智叟无话可答。
    【乙】我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抱着我在书屏下面玩,有人指着“无”字和“之”字给我看,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心里却已经默默记住了;后来有人问我这两个字,即使试验十次百次,我也能准确地指出来。到了五六岁就开始学习写诗,九岁时就熟悉声韵。十五六岁才知道有进士,于是刻苦读书。二十岁以来,白天学习作赋,夜里学习书法,中间又学习作诗,没有闲暇休息。以至于嘴里生了疮,手肘磨出了老茧。这大概是因为刻苦学习写文章造成的,自己又感到悲哀。
    家里贫穷,多有变故,二十七岁才参加地方举行的乡贡考试。考中以后,虽然专注于科举考试,也不废弃写诗。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
  • 下一篇: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不【】(jù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