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通往更远深空的中转站
作者:未知 文章ID:88170 浏览:
【原文】
材料一、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通往更远深空的中转站。古人望月,想象出嫦娥奔月的故事,描摹出清寂幽美的广寒宫。今人探月,则是要在月球修建真实的“月宫”,把它建成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前沿基地。未来,航天器从这里起航,就能飞向更遥远的星空。
(摘编自《经济日报》2023年10月8日)
材料二、嫦娥五号完成了我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是当时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球样品,是世界单次采样量最大的无人月球采样任务。该任务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的生动实践,为后续的无人月球科研站、载人登月等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11月20日)
材料三、月球上地理实体命名,与其探测成果、科研水平、国际贡献相关。具备原始探测数据是取得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权的基本条件。
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勘探过的周边方圆77米区域命名为“广寒宫”,让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嫦娥”和“玉兔”在“广寒宫”相聚,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目前月球上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名共35个,大多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和神话传说人物命名的地理实体命名。
这些独具中国韵味的元素,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形式,标记着月球上的山脉、盆地、环形坑等,见证着中国探月的脚步,也展现着中国文化的浪漫。可以想见,不远的未来,月球上中国元素的名字将越来越多。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9月30日)
材料四、探月精神激起了中华民族“合作共赢”的协作精神。探月工程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中国探月工程愿意同世界各国在遥感和通信卫星、空间资源应用、航天基础设施等领域展开国际合作,走出一条合作共赢探索太空、和平利用太空的中国道路,推动航天技术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年5月27日)
【问题】
1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的“月宫”指的是建成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前沿基地,不是传说故事中的广寒宫。
B.嫦娥五号完成了中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是当时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
C.月球上地理实体命名,与其探测成果、科研水平、国际贡献相关。取得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权的主要条件是具备原始探测数据。
D.月球上中国元素的名字将越来越多,会见证着中国探月的脚步,也会展现着中国文化的浪漫。
12.2010年,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一号影像数据,获得位于月球的“毕昇”环形坑的命名。结合材料三,联系毕昇的重要成就,写出命名依据。
13.下面语段放在哪则材料中比较合适?请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2021年,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联合启动了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邀请所有感兴趣的国际伙伴,共同推动人类航天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
14.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11.C
12.命名依据是为了纪念毕昇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化传播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将他的名字命名在月球上,体现了中国元素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历史贡献。
13.放在材料四中比较合适。材料四围绕“合作共赢”和国际合作展开,强调中国在探月工程上的合作立场和愿景。而语段中提到中国与俄罗斯合作启动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正好体现了国际合作推动人类航天科技发展的理念,与材料四的主题一致,能够增强调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14.①我国探月工程不仅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高成就,为未来探月与深空探索奠定基础;②多个具有中国元素的地理实体的命名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的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③强化了国家间的协作与影响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系统地展示了中国探月工程的多重意义。材料从过去和未来两方面描绘了人类对月球的向往与探索,将古代传说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嫦娥五号等任务强调了中国在太空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命名月球地理实体的过程不仅反映了中国的科技实力,还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材料最终聚焦于国际合作,表明中国在全球航天事业中的开放态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整体文章展示了探月对于科技进步、文化弘扬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1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析。
A.根据材料一“今人探月,则是要在月球修建真实的‘月宫’,把它建成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前沿基地”可知,此项表述正确。
B.根据材料二“嫦娥五号完成了我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是当时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可知,此项表述正确。
C.根据材料三“具备原始探测数据是取得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权的基本条件”可知,原文强调的是具备原始探测数据为“基本条件”,不是“主要条件”,而此项说法有误导成唯一条件的倾向,表述有误。
D.根据材料三“这些独具中国韵味的元素,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形式,标记着月球上的山脉、盆地、环形坑等,见证着中国探月的脚步,也展现着中国文化的浪漫。可以想见,不远的未来,月球上中国元素的名字将越来越多”可知,此项表述正确。
故选C。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要求结合材料三,联系毕昇的重要成就,写出命名依据。
根据材料三“目前月球上以中国元素命名的地名共35个,大多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和神话传说人物命名的地理实体命名”“月球上地理实体命名,与其探测成果、科研水平、国际贡献相关。具备原始探测数据是取得月球地理实体命名权的基本条件”可知,月球上地理实体命名多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和神话人物的名字进行,而命名权的取得需要原始探测数据。联系毕昇的重要成就可知,毕昇作为古代科学家,其活字印刷术是印刷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因此用他的名字命名月球地理实体,符合中国用历史上重要的科学成就人物命名方式,这一命名体现了中国元素的重要作用以及毕昇在科学技术领域对中国和世界伟大贡献。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衔接。
阅读四则材料可知,材料一主要讲述了月球作为人类通往深空的中转站,未来将成为深空探测前沿基地的重要性。材料二主要讲嫦娥五号完成了我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并为后续月球科研活动奠定了基础。材料三讲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体现中国探月成就与文化浪漫。材料四围绕“合作共赢”和国际合作展开,强调中国在探月工程上的合作立场和愿景。而语段中表述的内容是中国与俄罗斯联合启动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正好体现了国际合作推动人类航天科技发展的理念,与材料四的主题内容一致,能够增强调合作共赢的重要性。故合适放在材料四。
14.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根据材料一“今人探月,则是要在月球修建真实的‘月宫’,把它建成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前沿基地”材料二“该任务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的生动实践,为后续的无人月球科研站、载人登月等奠定了基础”可知,我国探月工程不仅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高成就,为未来探月与深空探索奠定基础;
根据根据材料三第三段“这些独具中国韵味的元素,以月球地理实体命名的形式,标记着月球上的山脉、盆地、环形坑等,见证着中国探月的脚步,也展现着中国文化的浪漫”可知,我国探月工程实现了用多个具有中国元素的地理实体的命名,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的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
根据材料四“探月精神激起了中华民族‘合作共赢’的协作精神”“推动航天技术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我国探月工程强化了国家间的协作与影响力,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