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记黄际遇先生

发布时间:2025年4月27日  更新时间:2025年4月27日
作者:梁实秋  文章ID:88578  浏览:

【原文】
    记黄际遇先生
    梁实秋
    先生字任初,广东澄海人。他性格爽朗,而且诙谐。
    先生未携眷,独居第八宿舍楼上。闻一多后来送家眷还乡,也迁入第八宿舍,住楼下。所以这一所单身宿舍是我常去的地方。我经常是到一多室内打个转,然后偕同上楼去看任初先生,喝茶聊天。潮、汕一带的人没有不讲究喝茶的,我们享用的起码是“大红袍”、“水仙”之类。任初先生也很考究吃,有一天他邀我和一多在他室内便餐,一道一道的海味都鲜美异常,其中有一碗白水汆虾,十来只明虾去头去壳留尾,滚水中一烫,经适当的火候出锅上桌,肉是白的尾是红的,蘸酱油食之,脆嫩无比。此时主人方从汕头归来,携带潮州蜜柑一篓,饭后飨客,柑中型大小,色泽特佳,灿若渥丹,皮肉松紧合度,于汁多而甜之外别有异香长留齿颊之间。
    任初先生有写日记的习惯,写在十行纸的本子上,永远是用毛笔写,有时行书,有时工楷,写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据云写了数十年未曾间断。他的日记摊在桌上,不避人窥视,我偶然亦曾披览一二页,深佩其细腻而有恒。他喜治小学,对于字的形体构造特别留意,故书写之间常用古体。他对于时下一般人之不识字深致感慨,有一次他告诉我某公高吟红楼梦的名句“茜纱窗下公子多情,黄土陇中佳人薄命”,把茜读作西。他的日记里更常见的是象棋谱,他对于此道寝馈甚久,与人对弈常能不用棋盘,即用棋盘弈后亦能默记全部之着数,故每有得意之局辄逐步笔之于日记。他曾遍访国内名家,棋艺之高可以想见。
    先生于芝加哥大学数学系获有硕士学位。其澄海寓邸门上有横匾大书“硕士第”,真是书香门第,敦厚家风。长公子家器随侍左右,执礼甚恭,先生管教綦严,不稍假藉。对待学生也是道貌岸然。但友朋欢宴之间,尤其是略有酒意之后,他的豪气大发,谈笑风生。他知道的笑话最多,荤素俱全,在座的人无不绝倒,甚至于喷饭。
    一日,省主席韩复榘来校,要对全校“训话”。训话之前,校长邀全体教职员在会议室和主席晤谈。我因为久闻“韩青天”的大名,以及关于他的种种趣谈,所以欣然应命。任初先生有一些惴惴不安,因为他在河南曾作过一任教育厅长,正是韩复榘的属下,有一回河南大学学生罢课,韩大怒,传河南大学校长问话,任初先生心知不妙,乃陪同晋见。韩厉声叱责,校长刚欲申辩,韩喝令跪下,校长抗声曰“士可杀不可辱”,韩冷笑一声说:“好,我就杀了你!”任初先生一看事情不祥,生怕真有人头落地,用力连推带拉,校长双膝跪落,其事乃解。任初先生把这段故事讲给我们听,真令人啼笑皆非。好在这一次韩到青岛大学,态度很谦和,除了捧着水烟袋有些迂腐的样子之外,并无跋扈之态,也没有外传种种愚蠢无知的迹象。
    我离开青岛后一年,任初先生也南下到中山大学。抗战军兴,先生避居香港,中山大学一度迁到滇南,后又迁返粤北坪石,先生返校继续教学。三十四年抗战胜利,先生搭木船专返广州。一夕,在船边如厕,不慎堕水,遂与波臣为伍,时公子家枢奋不顾身跃水救捞,月黑风高,不见其踪迹。
    先生博学多才,毕生劳瘁,未厄于敌骑肆虐之时,乃殒于结伴还乡之际,噫!
    (选自《黄际遇先生纪念文集》,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先生是我国数学界最早的留学生之一,为日本著名数学家林鹤一之高弟,治学素号精审。在日本时,已翻译《几何学》一书,以后又译有《续初等代数学》、《高等微积分》《群底下之微分方程式》及《近世代数》等。又曾主编《数理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如《定积分一定理》《吴德孟函数之研究》等。先生另有《群论》、《数论》、《论一》诸著述行世,又编辑过《中国中等学校数学教科书》及《物理教科书》等,译作及著述甚为宏富。先生除攻习数学之外,兼治文学经史。(李新魁《博学鸿才的黄际遇先生》)
    ②至先生自己,也时时表示其治学的抱负。他说教书是闲事,写字更是闲事。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在世界数学界有所成名。他常常说:“将来在世界数学家的名人录上,如能留下一个名字,就是我的心愿。”(曾建屏《追忆黄任初先生》)

【问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招待朋友喝茶,黄际遇先生用的是名茶“大红袍”、“水仙”,这说明他日常生活过于奢侈。
    B.黄际遇先生不仅重视自身的修养,而且重视良好家风的传承,对身边的长子严格管教,毫不松懈。
    C.黄际遇先生对待学生道貌岸然,口是心非。梁实秋先生虽然是他的朋友,但写作时却能不避缺陷,信笔直书。
    D.河南大学校长不肯对韩复榘下跪,黄际遇先生急中生智,连推带拉,化解了尴尬局面,使他们和好如初。
    E.抗战胜利,正是黄际遇先生大展才华之时,而他却落水身亡,这是黄先生的不幸,也是中国学术界的不幸。
    (2)黄际遇先生是位富有生活情趣的人,这在本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6分)
    (3)在治学方面我们可以从黄际遇先生身上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黄际遇先生是一位学者,但梁实秋先生在文中却没有提及黄先生的学术成就。你认为这样选材是否恰当,为什么?(8分)

【参考答案】
    (1)EB(答E得3分,答B得2分,答D得1分;答A、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D项“使他们和好如初”于文中无据。A项,“用的是名茶‘大红袍’、‘水仙’”及“说明他日常生活过于奢侈”有误,原文说的是“起码是‘大红袍’、‘水仙’之类”,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说明他对喝茶的讲究;C项中“口是心非”及“写作时却能不避缺陷”有误,文中的“道貌岸然”主要是写黄先生对待学生神态庄严,这不是他的缺陷。)
    (2)黄际遇先生是位富有生活情趣的人,这在本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6分)
    答案:1讲究喝茶或对吃(烹饪)很考究;(2分)2精通象棋,棋艺高超或用毛笔写日记或书写常用古体字;(2分)3诙谐风趣,友朋欢宴时笑话最多。(2分)
    评分细则:1答出“喝茶讲究”或“对吃讲究”或“烹饪讲究”都可得2分;2答出“精通象棋”或“用毛笔写日记”或“书写常用古体字”都可得2分;3答出“诙谐风趣”或“笑话最多”给2分。
    (3)在治学方面我们可以从黄际遇先生身上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案:1治学要严谨。黄际遇先生的日记写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这是他治学严谨的体现。(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特别留意字的形体构造方面)(2分)2治学要持之以恒。黄际遇先生坚持写日记,数十年未曾间断,体现出持之以恒的精神。(2分)3治学要有抱负。黄先生希望能在世界数学家的名人录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这正是他治学的抱负。(2分)4治学要博学多才,黄际遇先生除攻习数学之外,兼治文学经史。(2分)
    评分细则:1点到“严谨”1分,点到“日记写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或留意字的形体构造方面”1分;2点到“持之以恒”1分,分析到“坚持写日记,数十年未曾间断”1分;3点到“有抱负”1分,分析到“希望能在世界数学家的名人录上留下自己的名字”1分。4点到“博学多才”1分,分析到“除攻习数学之外,兼治文学经史”1分(答对一点得2分,其中概括及举例分析各1分。答对任3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4)黄际遇先生是一位学者,但梁实秋先生在文中却没有提及黄先生的学术成就。你认为这样选材是否恰当,为什么?(8分)
    答案:这样选材恰当。(1分)文中写黄先生的生活趣事及与作者交往的往事(日常生活小事),(1分)1更能表达作者对老朋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老朋友的去世的痛惜之感。(2分)2文中虽然没有提及黄先生的学术成就,但这些日常小事却能体现一位治学严谨、性情独特的学者形象。(2分)3这样选材,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或所选的材料富有生活气息,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或这样选材,更有典型性,展现了黄先生富有生活情趣的一面,使形象更丰满、全面。(2分)
    评分细则:观点明确1分,如只有判断而没有分析则得0分。能概括出文中选材的内容“日常生活小事”给1分;1从主题角度分析概括出“主要是表达对老朋友的怀念之情或对老朋友的去世的痛惜之感”得2分;2从人物形象角度分析、概括出选材“体现学者形象”给2分;3从文体特征角度点到“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或“所选的材料富有生活气息,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或“有典型性,展现了黄先生富有生活情趣的一面,使形象更丰满、全面”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回答“不恰当”并分析也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捉鳖大王
  • 下一篇:晋升国家元首的“巧克力大王”
  • 【推荐文章】

  • 泥溪

    【原文】 泥溪 【宋】洪咨夔 沙路缘江曲,斜阳塞轿明。晚花酣晕浅,平水笑窝①轻。 ...

  • 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原文】 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

  • 节俭是美德更是一种力量

    【原文】 节俭是美德更是一种力量 游本根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

  • 湖①口送友人

    【原文】 湖①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②欲暮见湘烟③,岸苇无穷接楚田④。 去雁远冲云梦...

  • 浣溪沙

    【原文】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

  • 水仙子·咏江南

    【原文】 水仙子·咏江南 (元)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菱荷①丛一...

  • 【最新文章】

  • 晋升国家元首的“巧克力大王”
  • 记黄际遇先生
  • 捉鳖大王
  • 泥溪
  • 林大中字和叔,婺州永康人。入太学,登绍兴三
  • 中医药学伴随中国古老的社会文明的产生、发展
  •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节选) 观王右丞维沧洲
  • 谢枋得,字君直,信洲弋阳①人。至元二十三年
  • (1)“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中,最能体
  • 戴手铐的父亲
  • 己亥杂诗
  • 9.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
  •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 成长是无尽的阶梯,一步一步地攀登,逐渐摆脱
  • ⑧《登岳阳楼》一诗中,写出洞庭湖的广阔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