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隋统一全国后,为了①(勾通/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
作者:未知 文章ID:37354 浏览:
【原文】
【材料一】
隋统一全国后,为了①(勾通/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隋炀帝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的大运河。它是历史上最长的运河,也是流经范围最广的一项水利建筑工程。隋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成为纵贯南北的一条交通动脉。
【材料二】
元代全国政治中心移到了大都以后,为了缩短从大都到杭州绕道洛阳的航线,元朝对大运河进行了②(疏浚/疏导)改造。在山东境内开凿了会通河,在通州与大都间开凿了通惠河。使大运河由“弯”变“直”,比隋朝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元朝大运河连接了中国部分主要水系,不但解决了南粮北调的运输问题,使粮食能够从南方直接到达北京,还加强了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问题】
1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2分)
12.【材料一】提到隋运河具有水道长和流经范围广的特点,请你结合【材料一】示意图具体说明这两个特点。(2分)
13.请你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指出元朝大运河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14.下列选项中,属于【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的一项是( )(2分)
A.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大运河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C.大运河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政权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答案】
11.答案:①沟通
②疏浚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
12.答案示例:
示意图显示,从涿郡到余杭,隋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这说明隋运河具有“水道长”的特点;示意图上还显示隋运河流经余杭、江都、洛口仓、洛阳、涿郡五个城市(或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这说明隋运河具有“流经范围广”的特点。
(共2分。“水道长”和“流经范围广”各1分)
13.答案示例:
第一,运河的长度发生了变化,元运河比隋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第二,运河的路线发生了变化,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第三,运河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由“弯”变“直”。
(共3分。“长度”1分,“路线”1分,形状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4.答案:A(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