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画的民间艺术形象
作者:钟和晏 文章ID:39912 浏览:
【原文】
灯画的民间艺术形象
钟和晏
①关于“灯画”的定义,已故民间美术学家王树村在他的《民间美术》中,提到各种各样的灯彩——走马灯、夹纱灯、画舫灯等,其中有一种绢纱灯画,是画在灯屏上的绢画,故又称为“灯画”。灯画除了手绘之处,也有木版刻印的灯画,现在,河北武强、山西南部、山东等都还有清代木版戏曲灯画保存。
②过去灯彩的制作成本不菲,通常由豪门富户出资、民间艺人完成后,每年元宵挂在府门、商市或寺庙。王树村把灯画定义为我国连环画的早期形式,他说,“灯画的内容,早期多是山水花鸟,到了清代中叶,因为戏曲小说盛行,灯画中大量出现了如《贩马记》、《一捧雪》、《水浒》、《聊斋》和《红楼梦》一类的戏曲小说题材。这类题材的灯画,常是画故事的全部清节,引人看完第一盏,定要看第二盏,直到看完故事终了。”
③在一般的戏剧故事灯画之外,还有一些也许可以称为“戏出灯画”。在三国戏中的《徐母骂曹》中,身穿红色官服、戴官帽的曹操坐在一张条案前的椅子上,处于画幅右侧正中央的位置;左下角穿暗黄色袍子的徐母右手拄一根红色拐杖,左手向前伸出,手指正指着曹操脸部的方向;左上侧的背景是一架屏风,从形状看应该是戏台上的布景,曹操坐的椅子是摆在条案前面的,想来也是对戏台场景的描画。
④画的戏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有《群英会》、《打金枝》、《断桥》,这些戏曲画被认为是出自内务府如意馆御用画师之手,因为如意馆档案中曾有“沈振麟画戏出人物册页十八开”的记录。沈振麟是同治年间擅画人物、山水的宫廷画家,据说如意馆画士对两类作品照例不署名:一类是帝王后妃像,不敢也不准署名;另一类就是小说插图、戏出人物,他们认为这属于“小道”,不屑于署名。
⑤在历史大戏之外,也有一些家庭伦理戏和情感戏。一个《卖水》的场景是站在花园外的李彦贵肩挑一担水,穿着已经落魄,但还是带着点书生儒稚的气质。还有几幅出现了花园里手持折扇的小姐、拿着团扇的丫鬓和拄着拐杖的老母亲等人物,让人怀疑是《西厢记》。
⑥灯画是灯光映照下的画面效果,一般说,灯画讲究人物传神的神态和鲜艳的色彩对比,对人体比例、五官细节方面没有那么细致的要求,通常都画得比较随意。在当年,这些灯画也许是很普通的民间画作,因为年代久了。今天看起来亲切而素朴,尤其是人物的神态表情,几乎让人过目难忘。收藏家张琴说,“其实民间的形象就是很亲切的,但从来不是轻佻”。
(有删改)
【问题】
10.从文中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灯画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述三点即可。(3分)
1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灯画在制作时讲究人体比例、五官细节方面等。
B.文中举例从民间到内务府如意馆等是为了说明灯画影响广泛。
C.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还有清代木板戏曲灯画的保存。
D.本文通过描绘《徐母骂曹》《卖水》的场景,目的是有利于
读者对灯画艺术取材及艺术价值的理解。
12.用简洁平实的语言介绍右侧这幅图(要求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40字左右)。(3分)
【参考答案】
10.①从制作方式上看,有手绘的,也有木版刻印的。②从创作题材上看,前期多为山水花鸟,清代中叶后多为戏曲小说。③从表现形式上看,有戏剧故事灯画、戏出灯画;④灯画通常都画得比较随意,讲究人物传神的神态和鲜艳的色彩对比。
(评分标准:共3分,答出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满分。)
11.A(2分)
12.略。
(评分标准:共3分。语言简洁平实1分,用恰当的说明方法1分,说明顺序1分。有错字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