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材料一】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

发布时间:2020年4月28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3167  浏览:

【原文】
    【材料一】
    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
    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当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
    (摘编自《早春的风筝》)
    【材料二】
    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谐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几个人。其中,两个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筝。
    (摘编自《<清明上河图>中清明民俗》有改动)

【问题】
    16.材料一盒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关于风筝的哪几方面内容?(3分)
    17.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中国人把蝙蝠图案绘制在风筝上,寄寓了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1分)
    18.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1分)

【参考答案】
    16.(3分)
    关于风筝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风筝上图案绘制的寓意等。
    17.举例子(1分)
    18.(1分)
    当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甲)余幼时即嗜学。(乙)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
  • 下一篇:好一朵木槿花
  • 【推荐文章】

  • 九月九日

    【原文】 九月九日 崔善为(唐) 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 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

  • 浪淘沙

    【原文】 浪淘沙 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

  • 长门怨二首

    【原文】 长门怨二首 李白 其一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

  • 南柯子·春景

    【原文】 南柯子 春景 (宋)田为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凄凉怀抱向谁开?些子⑴清...

  • 春望

    【原文】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 画眉鸟

    【原文】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

  • 【最新文章】

  •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郎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史
  • (2)《小王子》中,小王子与狐狸告别时,狐
  • 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下联:鼓乐【 】
  • 诉衷情①
  • 江南河港交流,又地滨(濒)大海,湖沼特多,
  • 野味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特殊。为什么野味
  • 《南齐书》,梁萧子显撰。臣等因校正其讹谬,
  •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
  • ①“……我在这儿已经服役了八年,现在我所追
  • 善于“折叠”自己
  •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 】的门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
  • 中国航空之父——冯如
  • 冬天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