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年画:中国人特有的民间艺术

发布时间:2020年5月8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3278  浏览:

【原文】
    年画:中国人特有的民间艺术
    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大多在新年时张贴,用于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喜庆吉祥之意。在中国,一提起过年,几乎每个人心中都会出现一幅色泽鲜艳、喜气洋洋的年画,期中承载了太多中国人关于年的美好记忆。
    ②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帖”,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
    年画才由此定名。
    ③各地对年画的称谓也各式各样,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
    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④年画体裁(或形式)有门画(独幅和对开)四屏条和横竖的单开独幅等。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年画内容有金鸡、春牛、胖娃娃、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chōngjǐng【    】,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年画多数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袛护宅”的观念,如“神荼郁垒”“天官”“秦琼敬德“等。
    ⑤年画最早是以门神的形式出现的,其起源可以上溯到汉代甚至秦代,然而年画的真正形式是在宋代。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宋代年画的主要题材有门神、门画、灶王、钟馗、桃符、春牌等,一年一换,百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辟邪除灾,迎祥纳福。明代人们对驱魔逐鬼的门神的信仰渐渐淡化,而以盼望五谷丰收、百福临门、子孙昌盛、长生不老的思想为主。因而,寓意吉庆祥瑞的年画也得以发展。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民国初年,开始出现阴阳合历的月份牌年画。建国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
    ⑥千百年来,年画不仅是年节五彩缤纷的点缀,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年画又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因素,不仅从题材内容,而且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版式里,都能一眼识别出来。可以说,年画这种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民间文化内涵。
    ⑦近年来,传统年画似有逐渐淡出我们视野的趋势,但其承载的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内涵不会消失,即便它不再彰显,也仍然会融入我们的血液里、灵魂中……

【问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chōngjǐng【    】
    (2)文章第②﹣⑥段具体介绍了年画的【    】、特点、【    】和【    】。
    (3)下列文字最适合放回文中的第几段?为什么?请具体说明理由。
    据史料记载和考证,我们熟知的三大年画之乡﹣﹣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均为明代开始兴起。
    (4)依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年画都是作为门画在中国人过年时张贴的。
    B.我国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
    C.我国年画起源于汉代,正式形成于宋代,发展于明代,盛行于清代。
    D.各地年画都有鲜明的文化个性,但都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5)近年来,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传统年画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像右图这样的新型年画,正越来越受年轻人喜爱。它既是年画,又是漆画;既有年画的传统风格,又有漆画的金属质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和图片说明,具体分析右图是怎样体现年画传统风格的?
    【图片说明】这幅年画的主要色调是红色,画面正中是一口铜火锅,人们围在锅边载歌载舞,把丰收的麦穗源源不断地投入锅中。

【参考答案】
    (1)憧憬
    (2)称呼变化、历史发展、文化内涵。
    (3)第⑤段。该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三大年画之乡均为明代兴起为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寓意吉庆祥瑞的年画在明代得以发展,与第⑤段说明年画历史发展的相关内容吻合。
    (4)D
    (5)示例:这幅年画的主色调以红色为主,色彩鲜明喜庆,线条单纯流畅,描绘了人们围在红彤彤的炉火边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场面,寄寓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这些都符合传统年画的风格。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①,遇事敢言,不为小谨②.为谕德③时,
  • 下一篇:花生失窃记
  • 【推荐文章】

  • 满纸荒唐言 咏菊

    【原文】 满纸荒唐言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咏...

  • 详定试卷(其二)

    【原文】 详定试卷(其二)① 王安石 童子常夸作赋工,暮年羞悔有扬雄。 当时赐帛倡...

  • 九日送别

    【原文】 九日送别 王之涣(唐)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

  • 山亭夏日

    【原文】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原文】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 海棕行

    【原文】 海棕行 杜甫 左绵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 龙鳞犀甲相错落,苍棱白皮...

  • 【最新文章】

  • 满纸荒唐言 咏菊
  • 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山水诗清新闲
  • 富贵不能淫
  •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
  •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 16.《水浒》中鲁达因何事上了五台山?文殊院
  • 17.《水浒》中逼得林冲杀人报仇、投奔梁山的
  • 《诗经》研究领域存在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学
  • 唢呐王
  • 日前,代表中国科技高度的FAST,也是目前世界
  • 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自骄则简
  •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 西风里的话
  • 详定试卷(其二)
  • 桂枝香·金陵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