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隐自题 宋史·林逋传 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
作者:未知 文章ID:43787 浏览:
【原文】
【甲】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林逋《小隐自题》)
【乙】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随辄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窃记之,今所传尚三百余篇。
(选自《宋史·林逋传》)
【丙】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
(选自《梦溪笔谈卷十·人事二》)
【问题】
14.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
15.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6分)
(1)【孤】少孤(▲) 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
(2)【趋】弗趋荣利(▲) 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3)【善】逋善行书(▲)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不录以示后世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B.其词澄浃峭特其真无马邪(《马说》)
C.盘旋久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D.盖尝以鹤飞为验也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17.【甲】诗中林逋说自己“清深趣有余”,【乙】【丙】两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他的这种“趣”?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
18.【乙】文中说“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你认为【甲】文中的“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这句诗“奇”在何处?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说说。(4分)
▲
19.明代沈周评价林逋的诗文是“宛然风节溢其间”,从相关选文中你读出了他具有怎样的“风节”?请简要分析。(3分)
▲
【参考答案】
14.吾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
评分标准:共2分。每处1分。
15.(1)幼而丧父;古代帝王的自称
(2)趋向,归向;疾走,小跑
(3)善于,擅长;好
评分标准:共6分。每小题1分。
16.C 评分标准:共3分。
17.例:隐居孤山之趣;写文习书之趣;养鹤之趣;游西湖诸寺之趣。
评分标准:共3分。只要写出三点答案即可得满分。
18.这两句写白鹤久久地立于水中,一动不动,似在享受着一份悠闲;蜜蜂也懒洋洋地停在花间,并不往来穿梭去采蜜。运用拟人手法,对“鹤闲”“蜂懒”做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传递出诗人悠游自在、安静闲适的心境,可谓景中有人。
评分标准:共4分。写出诗句中“鹤闲”、“蜂懒”之奇,得2分;情景交融写出诗人心境,得2分。
19.他隐居竹树环绕之庐,亲自耕种,闲时养鹤养蜂,饮酒读书,可见他远离尘嚣,悠闲自适;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是安然自若地努力读书,可见他安贫乐道;他能书善文,但不想以诗文名扬后世,可见他淡泊名利。
评分标准:共3分。要求结合选文内容,写出他的志趣或品质,写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
附译文:
【乙】
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他从小失去父亲,但他发愤读书,好学上进。林逋性情恬淡好古,不趋荣利。他家境贫寒,有时连饭都吃不上,衣服都穿不暖,但他仍然安然自若。初游历于江、淮之间,而后归居杭州,在西湖孤山结庐隐居,二十多年没有进城。
他能书善文,尤长于诗赋,其词澄浃峭特,跌宕回环。他每次写完诗稿,略一吟咏,即随手撕掉。有人问他:“何不抄录下来,留给后人呢?”林逋说道:“我在山林壑谷中隐居,现在尚且不想以诗出名,哪还希图名扬后世呢?”但是好事的人常常偷偷地记录下来,现在流传下来的还有三百多篇。
【丙】
林逋隐居住在杭州的一座孤山中,曾经饲养过两仙鹤。放出它们后,它们在云霄中飞翔,盘旋许久后,再进入笼子里。林逋常常划着小船,游览西湖周围的众多寺庙。(如果)有客人来到林逋的住所,就会有一个小童仆出来开门,邀请客人坐下,接着把笼子打开把鹤放出去。过了一会儿,林逋必定会划小船回来。原来他经常以鹤飞在空中盘旋作为(有客人来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