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夜
发布时间:2021年5月17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杜甫 文章ID:48361 浏览:
作者:杜甫 文章ID:48361 浏览:
【原文】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①本诗写于唐广德二年(公元764),是时杜甫寓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草堂。
②“徂”:开始,产生
【问题】
⑴颔联中“重露成滴”、“稀星有无”,分别暗扣首联。请作简析。(2分)
⑵诗中前六句,通过各个景物意象,写出了“夜渐深”到“天欲明”的过程,单纯写“夜”而只字未言“倦”。“倦”体现在哪里?诗人为什么会“倦”?(4分)
【参考答案】
⑴“露重成滴”扣“竹”——夜越来越凉,竹叶上露水越来越重;“稀星有无”扣“月”——月照中天,衬得星星黯然失色,所谓“月明星稀”。
⑵诗人是这些夜间景物的目击者,说明诗人根本不曾合眼,彻夜未眠——他该有多么的疲倦!尾联是“点睛”之笔,揭示了诗人的情思、本诗的意旨:关心战事,关注着国家与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夜不能寐,坐卧不宁,心力交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