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怯懦

发布时间:2021年6月22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安宁  文章ID:49245  浏览:

【原文】
    怯懦
    安宁
    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她亦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模糊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地打到她的卡上。她也曾想过要去找他,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所以她想,或许他们彼此,在北京,很难会有见面的机会。
    她知道在自己心底,其实并不希望父亲来看她。她羡慕常能收到父母包裹的舍友,看她们故意大惊小叫地在她面前,将漂亮的衣服、好吃的特产,孔雀开屏一样地展示给她;或者听她们在电话里,温柔地朝父母撒娇,声音如一朵花儿,看似羞涩无比,却是那最耀眼的色彩,刺伤了她的眼睛。常有舍友问,何时你的父母会来看你?她总是模棱两可地回答,他们忙呢。说完,便做贼似的逃出宿舍。然而校园里的建筑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又每每让她更加心烦意乱。
    这也是父亲曾给过她的理由。他来到北京,只主动给她通过一次电话,听得出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只匆匆地说,很忙,记得自己照顾好自己,我会每月给你寄钱。她还没有来得及问父亲的情况,便听见那边有人喊:“55秒了,快挂!”之后电话那端,便只剩“嘟嘟”的声音。她记得“话吧”的老板,怪异地看她一眼,那视线里满是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她一直以为,在北京各个工地间辗转的父亲,除非回家,与她再不会有相见的机会。但没有想到,她与他,却以那样难堪的方式,看到彼此。
    是学校社团组织的一次电影展,她帮忙发放电影票。当所有票都发完,她打算回自己位置上,安心观看电影的时候,门口突然传来一阵争吵。她随了看热闹的人,走过去看,见穿了制服的门卫,正拉着一个明显是民工的男人,朝外走。到台阶处的时候,门卫用力地将男人一推,男人一个趔趄,便重重跌倒在台阶下的花池旁。周围一群同样衣着斑驳的民工,即刻一哄而上,将门卫拉下去。一片混乱的叫嚷声中,她渐渐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群在学校建筑工地的民工,听人说晚上礼堂里有免费的电影,便纷纷涌了过来;被推下花池的那个民工,假说找自己女儿,试图混进去。门卫当然识破他们的伎俩,几番争执,便有了她最初看到的那一幕。
    礼堂里的灯渐次熄灭下去,她转身要走,背后突然传来一声熟悉的声音:我就是要找我女儿,她叫陈叶,学外语的。她一下子怔住了。那一刻,她觉得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她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而且,愈是挣扎着想要逃脱,心底的疼痛,就来得愈是剧烈。
    她最终,在人群的拥挤里,没有回头,迅速地走开去。但当所有的灯熄灭,电影在黑暗中开始,她的泪水,终于哗哗地流下来。
    再也没有想到,父亲原是离她如此地近,近到不过是几百米,便可以从那片喧嚣的工地,走到她的宿舍;近到她每天从5层的教室里,透过窗户,便能够看到不远处的脚手架上,蚂蚁一样忙碌的民工;近到她每天打饭,若是绕一段路,就会看到工地上,在初春的风沙里,坐在钢筋水泥上,埋头吃饭的那群劳作者。
    可是,父亲却从来没有来找过她,直到那天晚上,他喝了点酒,又被保安欺负,在一群民工的怂恿下,终于在礼堂门口喊出她的名字。
    她与父亲,原都是没有勇气的人。只是,她的怯懦,是因为卑微;而父亲的躲闪,则是源自对她,最深的爱。
    (选自《2013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问题和参考答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的开头交代“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写出了父亲的职业,和为了子女任劳任怨的性格,同时为后面父亲的出现做铺垫。
    B.文中“然而校园里的建筑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又每每让她更加心烦意乱。”用建筑工地的机器轰鸣烘托人物的烦躁内心,同时表明舍友的不良用心。
    C.父亲就在女儿所在学校的工地上打工,却要用汇款方式给女儿寄钱,反应父亲劳作的辛苦,没有时间到学校看女儿,进而衬托父亲形象的伟大。
    D.文章的结尾一段看似点明主旨,实际实际上妨碍了文章的主旨,如果删掉更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E.文章后面父亲的出现看似偶然,实际上又有必然,前面的“模糊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打工”“电话中听得出父亲是在嘈杂的工地上”已经做好铺垫。
    【答案】A2分,B3分,C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小说的内容和写法的综合考核,B“舍友的不良用心”,C“没有时间到学校看女儿”错误,D项只是一家之言。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D
    (2)分析小说中“父亲”的形象特征。(6分)
    【答案】①任劳任怨:为了女儿读书,风餐露宿,在建筑工地劳作;②关心女儿:在唯一的一次电话通话中叮嘱女儿照顾好自己;③给女儿留面子:工地近在咫尺,却不到女儿的学校去,怕给女儿丢面子(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人物形象的题目,注意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中分析总结,得到答案,要在文中有依据,各点之间不要重合。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文中两次出现“他以为,在北京一直没有见面的机会”却反映出不同的心态,请简要的分析。(6分)
    【答案】①第一次出现是文章的开头,写女儿曾想见父亲,但由于交通的原因无法见到,表现一种女儿的感恩,希望见到父亲而不能的惋惜;②第二次出现是舍友问起和打电话之后,反应的是一种爱慕虚荣之心,觉得自己有这样的父亲自卑,所以不想在北京见面。(每点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人物心理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结合上下文的情节分析。注意关键句“她也曾想过要去找他”“她知道在自己心底,其实并不希望父亲来看她”。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怯懦”一词含义深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①“怯懦”在父亲处表现为不想让女儿知道自己是女儿的父亲,怕给女儿丢面子,表现的是一种对女儿的神圣的爱;②在女儿方面表现的是因父亲的地位而不敢说出父亲的出身、工作,表现的是一种自卑或者是爱慕虚荣。(每点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最后一段作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后庭花
  • 下一篇:绝密30年“于敏”被雪藏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