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

发布时间:2021年8月4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3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0528  浏览:

【原文】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极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偶像不是流量堆出来的》)
    材料二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趋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脾气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网络平台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
    材料三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
    材料四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值得忧思。
    (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

【问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每一代青少年经历倾慕偶像的心理体验也属正常。
    B.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联系。
    C.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D.新时代军人身上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可以拥有不同的审美选择,但不能变审美为“审丑”。
    B.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
    C.社会转型期难免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育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
    D.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
    6.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4.答:C
    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以偏概全。由原文可知,“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是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的其中一个原因,而非唯一原因。
    5.答:D
    解: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由原文可知,“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是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校园文化生态异化的表现,而非原因。
    6.答:
    ①偶像与榜样: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应爱岗敬业,展现良好的公众形象。
    ②社会: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
    ③公众传播:应以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
    ④学校:应打造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
    解: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说“任何优质偶像、大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极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材料二说“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材料三说“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材料四说“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综合以上信息,学生从偶像与榜样、社会、公众传播、学校角度来概括,分点作答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19世纪以来,人工智能成为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最钟爱的主题,占
  • 下一篇:深山来客
  • 【推荐文章】

  • 卖炭翁

    【原文】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初入淮河四绝句(选二)

    【原文】 初入淮河四绝句①(选二) 杨万里 其一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

  • 竹枝词(其二) 竹枝词(其九)

    【原文】 竹枝词(其二)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

  • 江南古镇

    【原文】 江南古镇 杨国民 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

  • 虞美人·梳楼

    【原文】 虞美人 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

  • 梦寻梅

    【原文】 梦寻梅 方岳 野迳深藏隐者家,岸莎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七里,山嘴有梅...

  • 【最新文章】

  •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 【乙】余同年①友魏君
  • 天亮总是从自己的窗边开始的
  • 破解十面“霾”伏 一、运动篇
  •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日:“民不堪命矣!
  • 为什么说月球是地球的“女儿” 关于月球诞生
  •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 卖炭翁
  • 就算让贾公彦拍破脑袋,也不会知道在一千年后
  •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非以
  • 食物变质通常与微生物有关。蜂蜜酸度高、浓度
  • 萧景先,南兰陵兰陵人,太祖从子也。景先少遭
  • 初入淮河四绝句(选二)
  • 赶穷
  • 材料一 《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
  • 兴象是唐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与批评时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