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柳侯祠

发布时间:2021年8月18日  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
作者:余秋雨  文章ID:50928  浏览:

【原文】
    柳侯祠
    余秋雨
    客寓柳州,住舍离柳侯祠仅一箭之遥。夜半失眠,迷迷顿顿,听风声雨声,床边似长出齐膝荒草,柳宗元跨过千年飘然孑立,青衫灰黯,神色孤伤。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
    挡眼有石塑一尊,近似昨夜见到神貌。石塑底座镌《荔子碑》《剑铭碑》,皆先生手迹。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罗池东侧有柑香亭,西侧乃柳侯祠。祠北有衣冠墓。这名目,只要粗知宗元行迹,皆耳熟能详。
    祠为粉墙灰瓦,回廊构架。中庭植松柏,东厢是碑廊。所立石碑,皆刻后人凭吊纪念文字,但康熙前的碑文,都已漫漶不可辨识。由此想到,宗元离去确已很远,连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截截枯朽。时值清晨,祠中寥无一人,只能静听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廊间回响,从漫漶走向清晰,又从清晰走向漫漶。
    柳宗元是赶了长路来到这里的。他的被贬,还在十年之前,贬放地是湖南永州。他在永州待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照理,他可以心满意足,不再顾虑仕途枯荣。但是,他是中国人,他是中国文人,他是封建时代的中国文人。【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却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永州归还给他一颗比较完整的灵魂,但灵魂的薄壳外还隐伏着无数诱惑。这年年初,一纸诏书命他返回长安,他还是按捺不住,欣喜万状,急急赶去。
    当然会经过汨罗江,屈原的形貌立即与自己交叠起来。他随口吟道: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汨罗遇风》)这样的诗句出自一位文化大师之手,读着总让人不舒服。他提到了屈原,有意无意地写成了“楚臣”,倒也没有大错。同是汨罗江畔,当年悲悲戚戚的屈原与今天喜气洋洋的柳宗元,【心境不同,心态相仿。】
    到得长安,兜头一盆冷水,朝廷厉声宣告,他被贬到了更为边远的柳州。
    朝廷像在跟他做游戏,在大一统的版图上挪来移去。不能让你在一处滞留太久,以免对应着稳定的山水构建起独立的人格。多让你在长途上颠颠簸簸吧,让你记住:你不是你。
    柳宗元凄楚南回。这年他四十三岁,正当盛年。但他预料,这个陌生的柳州会是他的丧葬之地。他四处打量,终于发现了这个罗池,池边还有一座破损不堪的罗池庙。
    他无法预料的是,这个罗池庙,将成为他的祠,被供奉千年。
    不为什么,就为他破旧箱箧里那一札皱巴巴的诗文。
    屈原自没于汨罗江,而柳宗元则走过汨罗江回来了。幸好回来,柳州、永州无所谓,总比在长安强,什么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中国,太寂寞。
    在柳州的柳宗元,宛若一个鲁滨孙。他有一个小小的贬谪官职,利用着,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放了奴婢。毕竟劳累,在四十七岁上死去。
    柳宗元晚年所干的这些事,一般被称为政绩。当然也对,但他的政绩有点特别,每件事,都按着一个正直文人的心意,依照所遇所见的实情作出,并不考据何种政治规范;作了,又花笔墨加以阐释,疏浚理义,文采斐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在这里,他已不是朝廷棋盘中一枚无生命的棋子,而是凭着自己的文化人格,营筑着一个可人的小天地。在当时的中国,这种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小天地,如果多一些,该多好。
    时间增益了柳宗元的魅力。他死后,一代又一代,许多文人带着崇敬和疑问仰望着这位客死南荒的文豪,重蹈他的覆辙的贬官,在南下的路途中,一想到柳宗元,心情就会平适一点。柳州的历代官吏,也会因他而重新检点自己的行止。这些都可以从柳侯祠碑廊中看到。柳宗元成了一个独特的形象,使无数文官或多或少地强化了文人意识,询问自己存在的意义。
    我在排排石碑间踽踽独行。中国文人的命运,在这里裸裎。但是,日近中天了,这里还是那样宁静。静一点也好,从柳宗元开始,这里历来宁静。京都太嘈杂了,面壁十年的九州学子,都曾向往过这种嘈杂。结果,满腹经纶被车轮马蹄捣碎,脆亮的吆喝填满了疏朗的胸襟。唯有在这里,文采华章才从朝报奏折中抽出,重新凝入心灵,并蔚成方圆。它们突然变得清醒,浑然构成张力,生气勃勃,与殿阙对峙,与史官争辩,为普天皇土留下一脉异音。世代文人,由此而增添一成傲气,三分自信。华夏文明,才不至全然黯暗。朝廷万万未曾想到,正是发配南荒的御批,点化了民族的精灵。
    (有删改)

【问题】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前三段和一般游记散文开笔并无区别,由介绍所游景点入手,写景状物,然后引出对相关历史文化的思索与探究。
    B.文章写柳宗元经过汨罗江,自然拿屈原作对比,以悲衬喜,又以此时短暂之喜来衬迅即到来的再贬之凄,更突显了人物命运特点。
    C.文章特别写到了柳宗元的政绩,使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是由塑造人物形象这一主要写作目的决定的。
    D.文章追溯柳宗元被贬谪的人生命运,并以此为历史背景,来进行文化人格的审视与发掘,也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景仰。
    7.请简要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1)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却又迷惘着自己的价值。
    答:【    】
    (2)心境不同,心态相仿。
    答:【    】
    8.《柳侯祠》是余秋雨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一篇,请从“文化”与“散文”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参考答案】
    6.C
    解析文章主要写作目的并不是塑造人物形象。
    7.(1)①他在文学上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使华夏文学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已实现了自己的价值”。②但他仍顾虑仕途枯荣,想在官场上有更大的建树,这就“迷惘着自己的价值”。(3分)
    (2)①屈原当年悲悲戚戚,而柳宗元现在喜气洋洋。②不管什么心境,屈原和柳宗元都想在为官上有更大的作为,都为生民、国家和君王担忧,朴素的爱国情感是相仿的。(3分)(意思对即可)
    8.①忠于史实,把柳宗元的被贬过程、文学成就、为官作为等作了叙述和交代,但写这些的目的是探究和发掘柳宗元的文化人格与文化意义。②本文是散文,形散神聚,手法多样,如景物描写、对比联想、议论升华等,很有创造性。③用散文笔调进行文化内容的创作,对散文的体裁特点和文化历史内容都作出观照,使作品既有散文的可读性,又有文化思想的深刻性。(每点2分,分别从“文化、散文、文化与散文二者结合”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大意对即可得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材、质、色在世界建
  • 下一篇: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