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原文】
李思训①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②。
【注释】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②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问题】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
B.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
C.“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仿佛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
D.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已作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
10.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
【参考答案】
9.D
10.江水茫茫,孤岛险绝,岛上山峻路险,古木参天,船帆点点,这是画景,是写实。在欣赏绘画的过程中,苏轼仿佛感觉在水上行舟,“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设想江面行舟上的客商一定会为眼前美景所陶醉,以至忘乎所以,于是戏谑说小姑前年已嫁彭郎了,这是写虚。静态的画船(实)与动态的波涛及孤山(虚),无声的画船(实)配上猿啼乌呜和抑扬的歌声(虚),既有视觉实,又有听觉虚,虚实相生,深化了画图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