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黄昏

发布时间:2021年9月7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3日
作者:刘绪源  文章ID:51443  浏览:

【原文】
    黄昏
    刘绪源
    ①有一年春天,我因胃疾,成天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透过窗口,看见远处屋顶上一大群白色的鸽子时不时地飞起来,在天空中一圈一圈地盘旋着,翱翔着。【我的心常会有些空落,常有一种寂寞乃至荒凉的感觉。】是因为鸽子的自由自在,反衬出了我的无奈?细想想又不全是如此。更重要的,大概是从鸽子们那种自然的永恒的充满韵律感的行动方式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与人生的短暂。尤其是,病情好好坏坏老不见转机时,每当黄昏来临,鸽群散尽,当天空由淡蓝变为深蓝,晚霞由暖色调转向冷色调,沉沉的暗夜终于一步一步地无可挽回地降临并覆盖了整个大地时,病人的心,常常会在这种美丽而无望的变化中,悄悄地抽紧,过后又不知不觉地松下来,人便在冷寂中无力地睡去。
    ②一天,也是在黄昏时看着鸽子盘旋,我忽然记起了一本著名的小说《牛虻》。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那位无比坚强的意大利革命者,却极其害怕看到黄昏落日。那是因为,他曾在起义失败后逃出境外,在异国受了致命的伤害,曾一天天孤独地在野外的黄昏落日中等死。后来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却怎么也不能承受旧日恐怖情绪的袭扰,偶见窗外的黄昏景色,他的脸就会变得惨白。但他并不从此走向畏怯,相反,他比过去更勇敢了。这似乎十分矛盾,小时候读这本书时我最不能理解的也是这一点。我们从小被反复灌输进头脑里的英雄的概念,是不能有缺点和任何使之害怕的东西的。这位“牛虻”不仅那样地真实,而且那样地迷人,他在经历了死之绝望以后,竟更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变成了更加义无反顾的英雄。
    ③我当然不是英雄,却有一点是与那位异国的“牛虻”略有近似的——我在终于告别了医院和病床、告别了那扇曾无数次让我看到黄昏和鸽群的窗口之后,并没有变成小心翼翼的生命至上主义者,却变得更为超脱和勤奋了。我仿佛已经意识到自己极有限的生命力应该用在哪些地方,我的几本自己比较满意的书,差不多都是在那场大病之后写出来的。另外也有一点是与“牛虻”很不相同的,就是我【越来越喜欢看黄昏的景色了。】
    ④人们是习惯于将人生的老年比喻成黄昏的。我离那样的年龄还很远。可是,较早地体验一下生命有可能渐渐离开自己时的心情,我想还是很有意义的。我从医院出来后,完成的第一个作品,是那本薄薄的《人生的滋味》。这是专门写给中学生看的。我当然知道,对于中学生来说,它显得老气横秋了;可我还是愿意为他们写这样的书。我觉得,即使是十几岁的中学生,也不应该只生活在自己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他们也应该有一点短暂的时间,想想未来,想想黄昏,体验一下人生的各种不同的风景。这会使他们紧张而喧闹的生活,变得更有滋味;也会使他们的性情,变得深刻而美丽。
    ⑤不仅是黄昏,我以为,人甚至还应该体验沉沉的黑夜。前不久,我和一群友人坐船到一个南方沿海城市去开会,深夜,我们围站在甲板上,对着满天的星光,唱一支又一支我们难以忘怀的老歌。我忽然记起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小说《高龙巴》,其中写到一位老水手,孤独地坐在船头,唱了一整夜忧伤的歌……一种悠远苍凉的感觉顿时浸透了我的全身。我想:高龙巴的时代,海上曾飘过老水手的歌;今天则飘过了我们的歌;几百年之后呢?一定又有新一代人的歌在海风中飘浮荡漾了。想到这些,我丝毫不觉得悲切凄凉,我只感到宇宙和自然的伟大;当然也想到了生命的短暂,但同时,也就更感到了人生的珍贵和美丽。

【问题】
    20.第一段中写道:“我的心常会有些空落,常有一种寂寞乃至荒凉的感觉。”
    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3分)
    ⑵从全文来看,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21.阅读第②③段,回答下面问题。(4分)
    ⑴第②段中“牛虻”的“真实”和“迷人”各指什么?(2分)
    ⑵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自己“越来越喜欢看黄昏的景色了”?(2分)
    22.本文题为“黄昏”,却在最后一段写起了“黑夜”。这是不是一种“跑题”?请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的看法。(4分)
    23.文学作品往往避免平铺直叙,“文似看山不喜平”是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赏析《黄昏》这篇散文在思路布局上的妙处。(7分)

【参考答案】
    20.⑴①与鸽子相比,作者有一种失去自由的无奈;②与大自然的永恒、无限相比,作者感到了人生的短暂;③黄昏时分,作为病人,作者的心常会感到紧张、无望、冷寂。[评分标准:本题3分,每个要点1分。]⑵由鸽群、黄昏引发的不快感受写起,既与“黄昏”的文题相照应,又为后文回想“牛虻”而产生心理转变,变得“超脱和勤奋”、“越来越喜欢看黄昏的景色了”奠定基础。[评分标准:本题2分。“与题目照应”和“与下文照应”2个要点各1分。]
    21.⑴①“真实”指“牛虻”虽为英雄,却有缺点,有恐惧情绪。②“迷人”指“牛虻”经历了死之绝望以后,更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变成了更加义无反顾的英雄(或:“牛虻”心中虽有所恐惧,但并不从此走向畏怯,而是比过去更勇敢。)[评分标准:本题2分,每小问1分。]⑵黄昏的景色使自己更加珍惜生命,意识到自己极有限的生命力应该用在有意义有价值的地方。[评分标准:本题2分。“珍惜生命”,1分;“生命有意义,有价值”,1分。]
    22.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跑题”。本文虽以“黄昏”为题,作者的主旨在于告诉人们,特别是年轻的读者:我们要能够预感未来,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在;在不断的体验生活中追求深刻。因此,文章最后的体验黑夜,是对文章主题的深化。[评分标准:本题4分。对主旨的概括,2分;结尾对主题的深化,2分。]
    23.(示例)本文思路布局的妙处,主要表现为思路的“不平”,即作品结构反映了作者内心情绪的波动、起伏与变化。作者以“失落”“荒凉”的情绪起笔,以“感受人生的珍贵和美丽”收笔,在结构布局上表现了一个思索者追求、探索、释怀的过程。“压抑(病床感受)——超脱(回想‘牛虻’)——品味(出院写书)——感恩(夜航放歌)”的布局安排,衔接紧凑,层层深入,使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楚,读来不平淡乏味。这种布局安排,有力且自然地表达出作者观点,强化着文章的意蕴,很能够使读者产生共鸣。[评分标准:本题7分。观点正确,2分;结合作品恰当评析,3分;语言表达,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人类体能的极限
  • 下一篇:咸阳值雨 宿城南亡友别墅
  • 【推荐文章】

  • 观社

    【原文】 观社 杨万里 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 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

  • 满江红·小住京华

    【原文】 满江红 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

  •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原文】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

  • 九江口作

    【原文】 九江口作【注】 王昌龄 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 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原文】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原文】 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①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

  • 【最新文章】

  • 稻草人(节选)
  • 人为什么喜欢冲动购物?
  • ①“民胞物与”是宋明理学奠基者之一的张载提
  •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是一项国家工程,语言资
  • 秦观《鹊桥仙》 谢薖《鹊桥仙》
  • 父母的心思
  • 申泮文:一生两个“主题词”
  •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
  • 涉务
  • ①最近几年来,我在许多文章中和发言中,都宣
  • 回望科学史上的异端
  • 二姥姥
  • 观社
  • 安塞腰鼓
  • 我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