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白居易《王昭君》 刘献廷《王昭君》

发布时间:2021年9月20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7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2042  浏览:

【原文】
    王昭君
    [唐]白居易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王昭君
    [清]刘献廷
    六奇已出陈平计①,五饵曾闻贾谊言②。
    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蕃。
    注:①有记载说,汉高祖时,陈平曾献美女图解白登之围。②汉文帝时,贾谊曾建议用包括美人在内的五种诱饵来迷惑、控制匈奴单于。

【问题】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白诗委婉地写出了身在胡地的昭君急切盼望回归汉朝的心情。
    B.白诗写汉皇一直思念着昭君并遣专使探问昭君容颜是否依旧。
    C.刘诗前两句表明陈平、贾谊都曾向汉朝统治者献过和亲之策。
    D.刘诗讽刺汉朝从汉初到昭君时期只会用和亲的策略求得苟安。
    E.两首诗均表达了对王昭君的高度赞美并揭露了统治者的无情。
    ②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意思是说,在叙事之外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的诗歌才是好诗歌。请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出己意”的。(6分)

【参考答案】
    ①(4分)[参考答案]B、E[B项“一直思念”和“专门遣使”属无中生有,汉皇问“容颜是否依旧”于诗意不符;E项“两诗均表达了对王昭君的高度赞美”,于文无据]
    ②(6分)[答案要点]白诗融“己意”于叙事之中,借咏昭君(1分)表达了对“流放者”遭遇的感伤和盼归的心态(2分);刘诗借昭君之口陈述了汉一直在用和亲政策求得平安这件事,用“敢惜”“长策”(1分)表达了对和亲政策的不满(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①赵鼎,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
  • 下一篇:北京的古塔
  • 【推荐文章】

  • 柳梢青·岳阳楼

    【原文】 柳梢青 岳阳楼 戴复古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

  • 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 重阳

    【原文】 重阳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

  • 次韵孔宪蓬莱阁

    【原文】 次韵孔宪蓬莱阁【1】 山巅危构傍蓬莱,水阁风长此快哉。 天地涵容百川入,晨...

  •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原文】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

  •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原文】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合①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倚松听唳鹤,策杖望...

  • 【最新文章】

  • ①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贺祖父昆邪景
  • 7月22日8点我国长江流域将出现日全食。太阳物
  •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
  • 柳梢青·岳阳楼
  •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
  • 【甲】余幼时即嗜学。 【乙】承宫①,琅邪②
  • 熬夜为何伤身
  • 文本一:月到天心 文本二:人物介绍 文本三:
  • 28.阅读下面《儒林外史》片断,根据提示填写
  • 29.汉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盘点”
  • 18.根据下面对话,补全书信内容,100字左右。
  • (4)晏殊《浣溪沙》中的“【 】,【 】”被
  • 项籍不肯竟学
  • 会飞的太阳
  • 初中四年我们读过许多名作名篇,认识了许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