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二)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6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3664  浏览:

【原文】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1】
    (唐)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2】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注:【1】颜:指颜某。障楼:杭州城外一观潮处。【2】渤澥(xiè):指渤海。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二)【1】
    (北宋)苏轼
    万人鼓噪【2】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3】。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注:【1】作者时任杭州通判,中秋观钱塘江海潮,作这组七绝诗,共五首。【2】万人鼓噪:春秋时期吴越战争,越军在深夜里进攻吴军,万人在战鼓声中呼喊前进,吴军震惊,一败涂地。【3】老阿童:西晋名将王浚的小名,曾率长江上游水军,浮江东下,楼船千里,一举攻下吴国首都建业。

【问题】
    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诗的起笔用先声夺人手法,从远处潮声写起,如巨雷轰鸣,声震百里,震人心魄,奠定基调。
    B.第一首诗的结尾两句,描写钱塘江的巨浪好似一道突起的雪岭,不仅挡住观潮者的视线,还让人害怕。
    C.第二首诗的前两句,诗人用两个典故作比,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描写钱塘江潮水来势汹汹的威势。
    D.第二首诗的三四句,运用设问,一问一答,用写越山好似浮在浪花中间,来写潮头之高,诗境如画。
    13.以上两首诗都描写了潮水气势宏大,境界雄奇。下列诗句中,与此境界不符的一项是(3分)
    A.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唐宋昱《樟亭观涛》)
    B.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宋范仲淹《和运使舍人观潮二首》)
    C.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宋杨蟠《钱塘江上》)
    D.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清施闰章《钱塘观潮》)
    14.请结合诗句,比较两首诗在描写钱塘江潮水的手法上有何不同。(6分)

【参考答案】
    12.(3分)B
    13.(3分)C
    14.(6分)孟诗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运用衬托手法来描写潮水。孟诗通过人们听到潮声后“辍弹”“连骑出”等行为表现出人们观潮的踊跃,引起读者对钱塘潮的好奇心。用“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营造出潮水涌来时海天湛蓝开阔的背景,以静衬动。最后两句诗“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写观潮人的心态和神态,来衬托钱塘江潮水排空而来的雄伟壮观。
    苏诗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来写潮水,诗人用“万人鼓噪”“浮江老阿童”两个典故来比喻钱塘江潮水的汹涌,又用设问手法,一问一答,描写江水涌起,白浪滔天,潮头似卷越山而去的令人震撼的场面。
    【评分说明:孟诗运用衬托手法,举出诗句分析,3分;苏诗运用正面描写手法,举出诗句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哲人其萎
  • 下一篇: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 【推荐文章】

  •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原文】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

  • 踏莎行

    【原文】 踏莎行 宋 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注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

  • 过山农家

    【原文】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 上三峡

    【原文】 上三峡① 李白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

  • 东坡

    【原文】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

  • 采桑子

    【原文】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

  • 【最新文章】

  •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人皆为之感怆
  • 疫苗
  • 永恒的母亲
  • 为弘扬民间传统艺术,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
  • 大熊猫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动物。大熊猫喜欢(x
  • 2.指出下列句子的语病并提出修改意见。(1)
  •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按照新
  • 每一种疾病的(zhēngzhào)【 】都对应着儿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国人
  • 梅尧臣《陶者》 罗隐《蜂》
  • ①虞寄字次安,少聪敏。及长,好学,善属文。
  • ①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
  • 缎类服饰在《红楼梦》中出现频率之高,花色品
  •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