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9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3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3830  浏览:

【原文】
    材料一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踏上征程,中国人探索火星的梦想义进了一步。
    早在2300多年前,诗人屈原就用一首长诗《天问》,发出了对宇宙洪荒天地自然的疑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尽管现代天文学已经可以非常精确地回答这一问题——太阳系的引力维系着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然而关于生命、人类、太阳系乃至宇宙的起源,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这也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的名字来源。“天问一号”的目的地是火星,它的成功发射拉开了向更遥远的宇宙深处探寻的序幕。
    火星和地球的诸多相似,引发着人类对地外生命的猜想和思考,作为太阳系里与地球最为相似且距离较近的行星,从古至今,人们都对这颗星球有着无限xiáxiǎng。
    从地球上仰望星空,火星仿佛是夜空里的一簇火光,火星运行轨迹复杂多变,看起来忽明忽暗,大小,令观者迷惑,因此火星最早被赋予的中文名字叫“荧惑”。其中“荧”代指火星表面发射的红光,“惑”则出于古人对火星运行缺乏规律而感到的困惑。
    火星上也有四季更替,只不过,如果用地球日来换算的话,火星上一年大约有23个月,这是因为地球环绕太阳一周需要约365天,火星绕太阳一周约为687天,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水春说,如果在火星上过日子的话,每天的昼夜长短跟地球上差不多,火星的一天是24小时39分35秒,比地球长了近40分钟。
    迄今为止,火星探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的飞越探测,时间跨度为1960-1970年,这一阶段国际深空探测刚刚起步,相关国家主要以火星飞越探测、传送火星图片与探测大气参数为主,但探测任务成功率并不高。第二阶段是初步了解火星表面,时间跨度为1970-1990年。以轨道环绕与着陆探测为主,主要任务包括传输图像,探测大气,磁场,地表温度等。第三阶段则是探寻火星生命迹象,从1990年至今,火星探测活动的探测方式主要为着陆和xúnshì探测,其间发射过“火星快车”“勇气号”等多颗探测器,成功找到了火星上水存在的证据,
    无论“天问一号”从火星身上发掘出何种奥秘,人类都能从探测中获得对自身命运的启示,倘若地球气候巨变、生物受到严重威胁,人类将何去何从?火星是否会是人类最后的避难所?这些思考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现有开展的一系列探测火星的活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公众对火星的感情,这种对火星的好奇和向往,反过来深深影响着人类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重大命题的思索,
    (取材于央广网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以“天问”系列命名,中国第一艘火星探测器命名为“天问一号”。
    “天问”出自爱国诗人屈原的一首长诗,中国航天局为何会把行星探测器命名为“天问”,道理其实很简单,屈原《天问》一诗,本就是追问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这正契合了太空探索的主题。
    《天问》全诗一共提出了172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屈原那个时代未能解决的,也有屈原明知故问的。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其中许多对历史问题的提问,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如“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天何所沓,十二焉分?”“自明及晦,所行几里?”……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关于《天问》的创作背景和缘由,王逸《楚辞章句》认为,屈原因奸佞进谗而被楚王放逐以后,忧愁憔悴,彷徨于川泽之间,游荡在平原丘陵之上,向苍穹发出呼号,仰面叹息;走进楚国先王的宗庙以及王室公卿的祠堂,看到墙壁上描绘着主宰天地山川的神灵,画面瑰奇美丽,形象神奇怪异;又有描绘古代圣君贤王行事的图画,于是在墙壁上书写了文字,以抒发心中的愤懑之情。楚人哀叹屈原的不幸命运,将这些文字收集起来,即为《天问》.
    如今我们去探索和解密2000多年前古人的“天问",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天问》全诗内容奇绝,显现出屈原的思想活跃、奇思妙想和多重思考,与勇于创新的航天精神不谋而合。
    (取材于搜狐网的相关文章)

【问题】
    1.下列文中拼音对应汉字的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暇想着陆(zhuó)巡视潜移默化(qiǎn)
    B.暇想着陆(zháo)寻视潜移默化(qiǎn)
    C.遐想着陆(zhuó)巡视潜移默化(qián)
    D.遐想着陆(zháo)寻视潜移默化(qián)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屈原在《天问》中提出的有关“日月”“列星”的问题,现代天文学仍然无法对其进行解答。
    B.火星运行轨迹复杂多变,且人们对火星有着无限的好奇,所以火星最早的中文名叫“荧惑”
    C,火星和地球相似,在火星上也有四季的变换,只不过火星的一个月相当于地球的两个月。
    D.火星上存在着诸多奥秘,经过人类半个多世纪的探索,终于找到了火星上水存在的证据。
    3.下列有关《天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问》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
    B.《天问》和《国殇》均为屈原的作品,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
    C.《天问》的作者屈原因奸佞进谗而被楚王放逐后,忧思难解,呼号叹息。
    D.《天问》是楚人将墙壁上屈原抒发内心愤懑的文字收集起来整理而成的。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
    B.若地球气候发生巨变,生物受到威胁,火星可以成为人们的避难所,
    C.“九天之际”等对自然提出的问题是屈原明知故问的,故意义不大,
    D.屈原对自然和宇宙的追问和思考,与勇于创新的航天精神不谋而合,
    5.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概括出“天问”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参考答案】
    1.(3分)C
    2.(3分)D
    3.(3分)A
    4.(3分)D
    5.(6分)参考答案:
    ①体现在人类对宇宙、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对重大科学命题的思索;
    ②体现在人类对自身命运关系的思考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照;
    ③体现在中华民族不断探求科学真理、追求科技创新的文化传承。
    【评分标准】3个要点,每点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南宋朱熹说:“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成功靠的是信念,而非条件
  • 下一篇:吕向,字子回,亡其世贯,或曰泾州人,少孤,托外祖母隐陆浑山。
  • 【推荐文章】

  • 虞美人·梳楼

    【原文】 虞美人 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蒙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

  • 梦寻梅

    【原文】 梦寻梅 方岳 野迳深藏隐者家,岸莎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七里,山嘴有梅...

  •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①

    【原文】 菩萨蛮 数间茅屋闲临水① (宋)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 蝶恋花·送春

    【原文】 蝶恋花 送春 宋代: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

  • 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 远游

    【原文】 远游 杜甫 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家。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种药扶衰病...

  • 【最新文章】

  • 吕向,字子回,亡其世贯,或曰泾州人,少孤,
  • 天净沙·秋思
  •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乙】武
  • 15.人们常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请你打
  • “鲁迅”的“现代价值”(节选)
  • 梁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
  • 虞美人·梳楼
  • 喜迁莺·端午泛湖
  •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
  • 予幼奉庭训,早游文学,年在纨绮,便受古文尚
  • 父亲的东篱
  • 对都市圈副中心级城市发展的研究始于对“城市
  •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 孟子谓万幸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
  • 初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