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荒漠中的苇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6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1日
作者:王剑冰  文章ID:54819  浏览:

【原文】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的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我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是属于弱者的,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想望。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⑤可这些苇却显得那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可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的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⑥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那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低气压的太息,是伴着芦苇啜泣的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

【问题】
    7.第①段连用两个问句“胡杨呢?红柳呢?”其作用是【    】。(3分)
    8.第⑤段“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句意有省略,联系前文,省略的谓语部分应是【    】。(2分)
    9.对本文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开头极写沙海茫茫、植被稀少的环境,渲染百无聊赖的心情,是为苇的出现蓄势。
    B.“荡漾”一词非常准确地形容了群居的苇随风摇动整体起伏像水波轻泛般的情状。
    C.写白洋淀、渤海湾等处苇的美丽、丰沛、欢乐是为了反衬这里苇的丑陋瘦削愁苦。
    D.较之于金克木原诗,作者修改的诗句剔除了消沉,更着重于对苇坚持精神的赞许。
    E.文章善用伏笔、衬笔,层层铺垫,欲扬先抑;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F.全篇语言华美,大量运用排比、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10.第⑤段两个比喻句不同的表达作用是【    】。(2分)
    11.《荷花淀》的开头结尾也有对芦苇的描写,试从写作意图的角度分析与本文的不同。(3分)
    12.请联系全文内容写一段话,“还原”文末作者连出的“美妙的景象”。(80字左右)(4分)

【参考答案】
    7.(3分)既强调了沙漠景色的单调,行人渴望见到植物的心情,同时暗示了作者认为如此荒凉干旱的沙漠地带只有胡杨或红柳等生命力强盛的植物才能存活,为下文苇的出现作铺垫。
    8.(2分)带来了苇的种子。
    9.(6分)CF
    10.(2分)“像初生小女的头发”,是整体描写,写出了芦苇稀稀落落“不成气势”;“耄耋老者”是个体描写,形象地突出了芦苇瘦削、衰弱的特点。
    11.(3分)《荷花淀》开头结尾对芦苇的描写属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本篇的芦苇则是作者要赞美的中心,是描写的主体对象。
    12.(4分)略。评分原则:描写要能做到形神兼备,情景交融,仅仅是景物描写,扣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一杯烧开水里盛放的历史
  • 下一篇:长相思
  • 【推荐文章】

  • 早秋山居

    【原文】 早秋山居 温庭筠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

  • 潜山道中

    【原文】 潜山道中① (清)祁寯藻② 青山缺处树弥缝,水外人家绿几重。 白鸟一群栖...

  • 南柯子·春景

    【原文】 南柯子 春景 (宋)田为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凄凉怀抱向谁开?些子⑴清...

  •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

    【原文】 喜观【1】即到复题短篇二首 杜甫 其一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病中吾见弟...

  • 从军行

    【原文】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

  •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原文】 喜迁莺 晋师胜淝上【1】 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

  • 【最新文章】

  • 荒漠中的苇
  • 早秋山居
  • 山阴道上访徐渭
  • ①朋友小聚,席间说起某些“讽一劝百”或只是
  • 3.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其主题。
  • 【甲】余幼时即嗜学。【乙】许衡①字仲平,怀
  • 草房子(节选)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孝公①既用卫鞅
  • ⑷古诗文中有许多含有“竹”的句子,请写出其
  • 5.就业一直是党和国家时刻关注的民生大计。20
  • ①汪大娘,旗人,在我城内故居主人李家帮佣,
  • 莫让青春染暮气
  • 李泰伯改字
  • 某某中学开展“文明从小事做起”这一主题语文
  • 健康组织统计过,2012年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