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宝界山居记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1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7日
作者:归有光  文章ID:55099  浏览:

【原文】
    宝界山居记
    归有光
    ①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喂,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子卑稚①,不足以极水之趣。太湖漭淼澒洞②,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意唯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故凡奔涌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②自锡山过五里湖,得宝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批水之间。仲山王先生居之。先生早岁弃官,而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父子并中年失偶,而皆不娶。日以诗画自娱。因长洲陆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③余未至宝界也,尝读书万峰山,尽得湖滨诸山之景,虽地势不同,无不挟湖以为胜,而马迹、长兴,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则所谓宝界者,庶几望见之。昔王右丞辋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仲山之居,其减华子同、欹湖诸奇胜;而千里湖山,岂蓝田之所有哉。摩洁清思逸韵,出尘壒③外,而不能自引决于开元、天宝之际以濡羯胡④之膻。以此知士大夫出处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有遗恨也。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⑤,则其于一切世分若太空浮云,曾不足入其胸次矣。何可及哉!何可及哉!
    (选自《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作品选》)
    注释:①卑稚:矮小。②漭淼澒洞(hòngtóng):水势广阔浩荡,相连不断。
    ③壒:灰尘。④羯胡:匈奴人的别称,此处代指安禄山。⑤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问题】
    23.归有光,是明代“【    】”(文学流派名)代表人物,我们在高一学过他的作品是《【    】》。(2分)
    24.作者在第①段描写太湖的用意是【    】。(2分)
    25.第②段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3分)
    26.第③段中的王右丞指的是诗人【    】,作者写他的故事是为了说明“【    】”。(3分)
    27.作者写王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感叹“何可及哉!何可及哉!”的意图是什么?请做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23.(2分)唐宋派项脊轩志
    24.(2分)写出太湖独特之美在山水相衬、相得益彰(1分),衬托宝界山的美(或为下文介绍宝界山作铺垫,或间接交代下文王氏父子隐居宝界山的原因)(1分)。
    25.(2分)交代宝界山的地理位置、王仲山父子的概况及作者写记缘由。(三点各1分)
    26.(2分)王维士大夫出处有道,一失足遂不可院(用自己的话不得分)
    27.(4分)作者肯定(赞叹)王仲山父子在政治清明时退隐是有道(原则)的,用反复的手法写出一般人难以做到;其实也在含蓄地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清高孤傲的情趣以及归隐山水的志向。(写出褒扬的态度和作者的情怀,各2分,意思接近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苏武传》节选文字
  • 下一篇:知识产权的终结
  • 【推荐文章】

  • 柳梢青·岳阳楼

    【原文】 柳梢青 岳阳楼 戴复古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

  • 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

  • 重阳

    【原文】 重阳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

  • 次韵孔宪蓬莱阁

    【原文】 次韵孔宪蓬莱阁【1】 山巅危构傍蓬莱,水阁风长此快哉。 天地涵容百川入,晨...

  •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原文】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

  •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原文】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合①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倚松听唳鹤,策杖望...

  • 【最新文章】

  • ①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贺祖父昆邪景
  • 7月22日8点我国长江流域将出现日全食。太阳物
  •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
  • 柳梢青·岳阳楼
  •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
  • 【甲】余幼时即嗜学。 【乙】承宫①,琅邪②
  • 熬夜为何伤身
  • 文本一:月到天心 文本二:人物介绍 文本三:
  • 28.阅读下面《儒林外史》片断,根据提示填写
  • 29.汉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盘点”
  • 18.根据下面对话,补全书信内容,100字左右。
  • (4)晏殊《浣溪沙》中的“【 】,【 】”被
  • 项籍不肯竟学
  • 会飞的太阳
  • 初中四年我们读过许多名作名篇,认识了许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