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①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5529  浏览:

【原文】
    ①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
    ②初,诸侯相与约,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沛公既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谢之得解。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蜀。”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亡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何进韩信,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语在《信传》。
    ③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节选自《汉书·萧何传》)

【问题】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⑴沛公谢之得解(    )
    ⑵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
    ⑶天下可图也(    )
    ⑷徒持文墨议论(    )
    18.选出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2分)
    A.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
    B.蜀汉亦关中地也
    C.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
    D.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
    ②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
    20.第①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
    21.写萧何,②③两段文字,着眼点不同,写法也不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7.(4分)⑴认错,道歉,谢罪
    ⑵追究过失
    ⑶谋取
    ⑷凭借
    18.(2分)D
    19.(4分)⑴虽然讨厌在关中称王,但不比送死好吗?
    ⑵如今各位只能追逐捕得野兽,功劳和猎狗相似。
    20.(2分)(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
    21.(4分)要点:①着眼点——第②段,汉王身处逆境,表现萧何谋略;第③段,汉王已取天下,突出萧何功绩。(2分)②写法——第②段正面表现;第③段侧面烘托。(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刘禹锡《秋词二首》
  • 下一篇:武昌九曲亭记
  • 【推荐文章】

  • 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

    【原文】 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 苏轼 麻叶层层檾①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

  • 浣溪沙

    【原文】 浣溪沙 纳兰性德 扬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

  • 枫桥夜泊

    【原文】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

  • 临江仙·送钱穆父

    【原文】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

  •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其五)

    【原文】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其五)【注】 苏轼 惠泉山下土如濡,阳羡...

  • 晚次乐乡县

    【原文】 晚次乐乡县 唐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 【最新文章】

  • ①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
  • 科幻影视新跨越——谈小说《流浪地球》电影改
  • 满江红
  •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
  • 冬荷
  • 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
  • 山房春事(其二)
  • (9)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 】,【
  • 浣溪沙
  •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日:“民不堪命矣!
  • 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
  • 7.受传统文化熏染,中华英雄辈出,各领时代风
  •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 (7)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
  • 春联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