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似乎是我国中原以南地区的节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日  更新时间:2025年8月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90323  浏览:

【原文】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似乎是我国中原以南地区的节令,而地处东北医巫闾山麓的辽西走廊一带,却是“清明过后梨花”。正值清明谷雨之交,那盛开着的梨花铺天盖地,横无际涯,如同【    】的大雪,填满了山野峡谷,(    )。
    我们忙不迭投身于充满绚烂而温馨的流变之中。一畦畦方正的梨园,千树万树横陈的枝桠之上,或疏或密,或淡或浓,一色浅素的嫩白,令人心颤的圣洁之美。其实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美丽圣洁的东西与我们【    】,只是由于在城市居久了,加上公私两忙的荒疏,竟然对他们【    】,恰如“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就说眼前这无垠的梨园,与我居住的小城相距不足一小时的车程,况且这些年适逢梨花盛开的时节,也不止一次地在此路过,却只是【    】,未能认真地观赏一次。而那梨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年复一年痴情地等待我的到来。面对这月白风清、水明沙净般的纯粹,我忏悔自己多年来辜负了梨花的这份痴情!【一阵清风吹过,这朴素、安详的氛围,淡淡的清香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让我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曲】,“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鲜明的节奏,忧郁且又浪漫的旋律,唱出了一个小伙子跟名字叫喀秋莎姑娘的恋情。遥远的节奏旋律和眼前的梨花不期而遇,心头也禁不住漫上了一阵或浓或淡的馨香。

【问题】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洋洋洒洒    近在咫尺    有眼无珠    浅尝辄止
    B.纷纷扬扬    天涯陌路    有眼无珠    浅尝辄止
    C.洋洋洒洒    天涯陌路    视而不见    浮光掠影
    D.纷纷扬扬    近在咫尺    视而不见    浮光掠影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周遭世界浸透着温婉恬静的芬芳。
    B.温婉恬静的芬芳浸湿了周遭世界。
    C.浸透着温婉恬静的芬芳的周遭世界。
    D.周遭世界被温婉恬静的芬芳浸湿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朴素、安详的氛围中,一阵清风吹过,淡淡的清香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让我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
    B.一阵清风吹过,淡淡的清香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这朴素、安详的氛围中,让我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
    C.一阵清风吹过,淡淡的清香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这朴素、安详的氛围,让我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
    D.让我想起上个世纪60年代流行的一首歌,这朴素、安详的氛围,一阵清风吹过,淡淡的清香和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
    21.文中最后说“遥远的节奏旋律和眼前的梨花不期而遇,心头也禁不住漫上了一阵或浓或淡的馨香”,请分析“漫”字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18.D
    19.A
    20.C
    21.①把抽象的“馨香”具体化,仿佛有质感;②形象地写出了“馨香”之多、之强,仿佛一阵水“漫”上来一样。③富有动态,细腻地展示了“馨香”陶醉“我”的心理过程。(3分,每点1分,第一点答嗅觉与触觉间的“通感”也行)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
  • 下一篇: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
  • 【推荐文章】

  • 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

    【原文】 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 刘禹锡 风云变化饶年少,光景蹉跎属老夫...

  • 送陈章甫(节选)

    【原文】 送陈章甫(节选) 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

  • 贼平后送人北归

    【原文】 贼平后送人北归[注]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

  •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原文】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

  •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节选)

    【原文】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节选)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

  • 舟中晚起

    【原文】 舟中晚起 白居易 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 泊处或依沽酒店,宿时...

  • 【最新文章】

  •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似乎是我
  • 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
  • 滕宗谅,字子京,河南人。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
  • 父亲的花园
  • 材料一:“两山理论”的提出有其必然性和前瞻
  • 发展和安全的动态平衡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
  • 旧体诗一般有严格的声韵等格律要求,让不少现
  • “布鞋院士”李小文,一蓑烟雨任平生
  • 宝物
  • 送陈章甫(节选)
  •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
  • 中国古代的天文
  • 贼平后送人北归
  • 卫青字仲卿。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也。元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