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夜坐有感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6日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26日
作者:何梦桂  文章ID:91753  浏览:

【原文】
    夜坐有感
    何梦桂①
    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世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何梦桂,淳安人,南宋遗民诗人。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筑室湖南小酉源。②“云”“龙”:君臣风云际会。③参差:排箫,古乐器名。

【问题】
    8.本诗颔联为人称道,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两种并作简要赏析。(6分)
    9.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8.(1)比喻。“洞龙睡熟”比喻南宋政权早已不存在。“云归岫”比喻作为遗民的诗人远居岩薮,埋名隐姓。“枝鹊啼干”隐喻诗人悼念故国故君的眼泪已经枯竭,也体现了诗人不屈服于元朝的决心。这些比喻都抒发了诗人眷怀故国故君的悲痛之情。(2)寓情于景。把自己对国灭君亡的悲痛之情寄寓在凄清幽静的夜景之中,委婉含蓄,真切感人。(3)化用典故。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决不屈服于元朝和眷怀故国故君的情怀。(4)写景上远近结合,虚实相生。“洞龙睡熟云归岫”写得虚而远,“枝鹊啼干月满林”写得实而近,突出了夜景的凄清幽静,烘托了诗人隐居的孤寂和亡国的悲痛心情。(5)写景上以动衬静。以枝鹊的啼叫衬托夜的宁静。烘托了诗人隐居的孤寂和亡国的悲痛心情。(指出一种手法并作分析3分,正确答出两种即满分。)
    9.(1)颈联写故书放置瓮中,闭门读书的生涯已如前世的梦;少年的壮心已藏,如孤剑深锁匣中。表达了故国沦亡,少年壮怀无处施展的无可奈何的孤寂和愤激。
    (2)尾联借目断征鸿,抒发宋朝复兴无望的郁闷悲凉;借深夜吹箫,寄托对故国故君的悼念之情。(第一点3分,第二点2分)
    【译文】夜深人静,银河横空,报时的玉漏发出低沉的声音。我伫立高楼上,风露润湿了我的衣襟。大宋江山早已沦入敌手,多少遗民像云归深山,隐姓埋名。我的泪水已洒尽,只能以枯干的眼,空对满林月明。闭门读书的生涯变成了前世的梦,少年壮心已藏,如孤剑深锁匣中。倚着栏杆的一角,遥望征鸿逐渐飞尽,只有吹幽怨的排箫来打发这长夜沉沉。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洪天锡,字君畴,宝庆二年进士。授广州司法。丁内艰,免丧,调潮
  • 下一篇: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夜坐有感

    【原文】 夜坐有感 何梦桂① 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

  • 旅宿

    【原文】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

  • 【原文】 月 (唐)杜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

  • 嘲子由

    【原文】 嘲子由① 苏轼 堆几尽埃简,攻之如蠹虫。 谁知圣人意,不尽书籍中。 曲尽弦...

  • 高阳台·寄越中诸友

    【原文】 高阳台 寄越中诸友 周密【1】 小雨分江,残寒迷浦,春客浅入蒹葭。雪霁空城...

  • 寄黎眉州

    【原文】 寄黎眉州① 苏轼 胶西②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③寒堆春后雪,...

  • 【最新文章】

  • 夜坐有感
  • 洪天锡,字君畴,宝庆二年进士。授广州司法。
  • 石刻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物形式,与陶瓷器、金属
  • 大金做寿前
  • 他的一生就是一个童话
  • 旅宿
  • 周旋
  • “微时代”,读什么?
  •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赢得高收视高关注诗
  • 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也。文振少有膂力,胆气过
  • 红木钢琴
  • 薛映,字景阳,唐中书令元超八世孙,后家于蜀
  • 领带大王曾宪梓
  • 医生的职责
  • ①刘词,字好谦,元城人。梁贞明中,事故邺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