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范成大《忆秦娥·楼阴缺》

发布时间:2012年4月10日  更新时间:2024年5月30日
作者:范成大  文章ID:2120  浏览:

忆秦娥·楼阴缺
范成大
    楼阴缺,栏杆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①,罗帏暗淡灯花结。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注释】
    ①金虬:铜龙。虬,无角龙。计时的漏壶下端制成铜龙,水自龙口慢慢滴出,看壶巾水面刻度以知时间。

【译文】
    楼阴缺处,栏杆的影子静静地躺在东厢房前,空中皓月一轮。月儿照东厢,满天露冷风清,杏花洁白如雪。
    隔着烟雾,听催促时光的漏壶下,铜龙滴水,声如哽咽。厢房里帷幕昏暗,灯儿结了花。灯儿结了花,我只做了一会儿春梦,便游遍了辽阔的江南。

【赏析】
    《忆秦娥》又名《秦楼月》,在范成大集中,共有五首,内容都写春闺怀远,构成了组词;此其四,表现春夜情思。
    上片写楼外月色夜景。楼阴缺处,月光向东厢投下了栏杆的影子。影向东,则月偏西;月偏西,则夜已深。“东厢月”三字,按词牌格式规定,须重出。后出三字属下句,则浩然风露,似雪杏花,尽被包容在这月光下的银色世界里。“杏花”,为点季节,也是春夜外景迷人画面的主体,青春寂寞之怜惜情绪,已暗暗蕴含其中。李白以“床前明月光”引发故乡之思,这里写深夜月色,也为后半首写闺阁愁思不眠,先作环境和心情的烘染。
    下片换头先就写漏声,写更漏之声暗示人不寐已成诗词惯例。以人之哽“咽”形容漏声,其用意却是借漏声反映人之心绪。“隔烟”二字,更写出人在未瞑睡眼前所见月照空房之朦胧景象。“罗帏”,点清是写闺中事。“暗淡”,既状物,也状心境。“灯花结”,固然是说“孤灯挑尽未成眠”,但也能藉此反映出女子的期盼心态。因为古人以为结灯花(或称“灯爆”)是喜事之兆。《西厢记》中驿亭抱病之张生得莺莺书信时就唱:“疑怪这噪花枝灵鹊儿、垂帘幕喜蜘儿,正应着短檠上夜来灯时。”词中女子也会有类似的疑怪,故重复“灯花结”三字时,便连下说她囚此而得到“片时春梦”。岑参《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范词末两句,正隐括其意。原来所谓喜兆只不过是片刻的幻梦啊!此词用语极含蓄,全篇无一字言情,却又处处有情。写来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陈亮《水龙吟·春恨(闹花深处层楼)》
  • 下一篇:范成大《眼儿媚·酣酣日脚紫烟浮》
  • 【推荐文章】

  • 潘牥《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生怕倚阑干)》

    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生怕倚阑干)① 潘牥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

  • 吴文英《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剪红情)》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剪红情) 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①,花信上钗股②。残日东风③,不...

  • 史达祖《秋霁·江水苍苍》

    秋霁江水苍苍① 史达祖 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废阁先凉,古帘空暮,雁程最...

  • 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千秋岁数声鶗鴂① 张先 数声鶗鴂②,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

  • 姜夔《八归·湘中送胡德华(芳莲坠粉)》

    八归湘中送胡德华(芳莲坠粉)① 姜夔 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②。无端抱影...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①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

  • 【最新文章】

  • 卢祖皋《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
  • 卢祖皋《宴清都·春讯飞琼管》
  • 潘牥《南乡子·题南剑州妓馆(生怕倚阑干)》
  • 姜夔《霓裳中序第一·皋正望极》
  • 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 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 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卷尽愁云)》
  • 吴文英《祝英台近·春日客龟溪游废园(采幽香
  • 吴文英《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剪红情)》
  • 史达祖《三姝媚·烟光摇缥瓦》
  • 史达祖《秋霁·江水苍苍》
  • 史达祖《夜合花·柳锁莺魂》
  • 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 张先《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 张先《醉垂鞭·双蝶绣罗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