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向着“精准”快步跑
作者:未知 文章ID:44041 浏览:
【原文】
天气预报,向着“精准”快步跑
①“看天色可能会下雨,出门时要带把伞吗?”这样的疑问,几乎人人都有过。夏天,总怕有场“不期而遇”的大雨;到了冬天,又盼着一觉醒来世界银装素裹。
②过去以周、天为单位,以市县为区域进行的气象预报,已经不能满足公众的日常生活需要。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希望随时随地查询天气——10分钟后会不会下雨?自己所处的街道降雪量会有多少?应运而生的智能网格预报,可以解答大家的疑问,提供更精细、更个性化的气象服务。
③以往传统的天气预报是城镇预报,只用单个的预报点表示一个县城或城市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这种预报方式缺点较明显,时间空间精度低、预报天数短、气象要素少。在如今几乎人手一个智能手机的时代,一天只做两次更新的传统预报,已经不能满足公众需求。中国气象局提出“网格预报”这一概念,正是为了解决传统天气预报的这些弊端。
④如果把我国以及每个城市所在的区域,想象成由多个边长为5公里的正方形组成的网格,那么公众就生活、工作在一个个网格里。网格预报就是针对这些正方形小区域,实现空间上的精准化预报。具体而言,是从传统的大城市预报发展到县、乡镇,甚至村,到现在的任意点位预报。网格预报在时间间隔上也更精细,从原来的只区分白天黑夜,发展为逐3小时、逐1小时甚至分钟级间隔预报,即时更新,方便公众根据局地天气对自己出行等活动做出更精准的安排。此外,原来的城市预报只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预报涵盖的要素更丰富,仅降水天气就分为雨、雪、雨夹雪、冻雨等。
⑤除了更“细心”,网格预报还更“理性”。相对传统的等级预报和定性预报,如今的预报正在向定量化转化。【比如,从原来的“小中大暴雨”,变为具体多少毫米或厘米的降水量预报;以往的“大风”“多云”天气,将被具体的风向风速值和云量值预报替代。】也就是说,公众不仅能了解自己所处的“网格”当前、未来是什么天气状况,还能清楚地查到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具体气象要素信息。
⑥按照中国气象局的计划,2017年7月开始,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广东、海南、陕西等7省市已经率先发布智能网格预报。2017年12月底前,我国气象预报服务统一数据源的“一张网”网格预报业务已经开始正式运行。
【问题】
14.通读全文,“网格预报”与传统天气预报相比有哪些优势?请简要概括。
15.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统天气预报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的发展,无法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B.“网格预报”既能实现智能预报,又能够解决传统天气预报较明显的弊端。
C.网格预报就是在一个边长为5公里的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实现精准化预报。
D.我国气象预报服务已朝着“精准”快步跑,网格预报业务已经开始正式运行。
【参考答案】
14.(1)空间上更精准
(2)时间间隔上更精细
(3)预报涵盖的要素更丰富
(4)预报定量化,更精确(预报更“理性”)(3分。少1点扣1分,扣完为止)
15.举例子,作比较。(1分)
本句以降水量、风向风速、云量的预报为例,将传统预报与网格预报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网格预报比传统预报更“理性”,有说服力。(2分)
16.C(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