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多读多写

发布时间:2021年1月16日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46564  浏览:

【原文】
    多读多写
    ①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
    ②俗传一句玩笑话,“千古文章一大抄”,就读他人文章以学习表达方法说,这句话却有相当的道理,一种意思,可用的表达方式(词语及其组织)不只一种,但不管其中的哪一种,都是由前人习用的框架描画或脱化而来。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这是多读作用的初步,因而笔能达意。
    ③进一步,多读,熟悉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还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
    ④多读,所学又不只是表达方面,还有内客方面。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吸收“思想”。学作文,由不会而变为会,由不好而变为好,既要能写,既顺利达意,又要有所写,即有值得研究的内容。这内容,说是思想也好,知识也好,至少就初期说,面壁自然悟不出,自己观察研究也所得有限。要有,就不能不吸收别人的,吸收的方法,主要当然是“读”。还有一种是学“思路”。思想,知识,其出现,其存在,都是有条理的,作文的内容必须合乎这个条理,这条理,成文之前就要有,那就是思路的条理,也就是想得头头是道,才能写得头头是道。这思路的条理也是渐渐培养成的,而培养之道,我个人的经验,就一般人说,主要是来自“学”,即读他人的。其次才是“思”,因为思,至少就早期说,绝大部分是顺着他人(所读之文)的路子走的。
    ⑤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这样,专靠多读,不多写是不是可以呢?据我所知,有的人,读的方面修养很高;却不轻易动笔,间或动笔,像是功夫还是相当纯熟。这或许就是俗语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或者引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吧?我想这意思并不完全对,或者说,话说得过于简略,以致我们理解得不全面,事实是,就是不轻易动笔的人,以及“读书破万卷”的杜甫,至少在学习的时期,也是既勤读又勤写的,读而不写,读多了,自然会写的事是没有的。多写的作用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读来得熟悉,必通过自已的笔才能明朗、巩固,成为熟练,另一方面,写不只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条理。
    ⑥生而好之者也许没有,培养而成为书淫、诗癖的却所在多有。我还记得老师行辈中的一些人,他们亲口说,“多年了,工作之暇,如果眼前没有书,手里没有笔,总觉得没着没落。”就这样,他们有的未及上寿,一生却读了古今中外无数著作,写了上百万字。他们没觉得烦腻,反以为乐,原因就是多年如此,成了难于改变的习惯。准此理,多读多写并非难事,办法是养成习惯,使之成为乐趣。
    (选自张中行《作文杂读》,有删改。)

【问题】
    19.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空白处补充完整。(4分)

    20.第⑤段引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目的是什么?(2分)
    21.结合自己的读写经历,说说多读多写的好处。(3分)

【参考答案】
    19.(4分)(1)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2分)(只答到关键词“多读多写”得1分,漏答“长期积累”扣0.5分。学生答“多读多写并非难事,办法是养成习惯,使之成为乐趣”,给1分。)
    (2)吸收“思想”(1分)(引号可写可不写。)
    (3)整理思路(1分)(答到“常写使内容精粹”或“常写使内容更有条理”也可得1分。)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题干已经给出思维导图,答题时要结合思维导图快速把握文章内容,组织答案时,要仿照题干中已经给出的示例。(1)论点是首段: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2)可结合关键语句“一种是吸收‘思想’”提取答案。(3)可结合关键语句“另一方面,写不只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条理”提取答案。
    20.(2分)目的是证明“读而不写,读多了,自然会写的事是没有的”(既要多读,又要多写,才能真正会写)。(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归纳概括,意对即可,只答到“多读多写”给1分。)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引用论证了什么内容,要在该句的上下文去寻找作者的观点。从“我想这意思并不完全对”,可以往下寻找作者的观点:“事实是,……读而不写,读多了,自然会写的事是没有的”,整理概括即可。
    21.(3分)示例:我读了《哈利·波特》,尝试写了几篇魔幻小故事,这些故事得到同学们的喜爱和称赞,我的读写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我享受了读写的快乐)。(叙述经历2分;好处可以是具体指向,也可以是感受、体会,1分。)
    【解析】本题考查拓展延伸。要把握住题干的重点:(1)自己的读写经历,(2)多读多写的好处。不要脱离题干要求,漫无目的答题。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
  • 下一篇:我所见的叶圣陶
  • 【推荐文章】

  • 奉使道中作三首(其一)

    【原文】 奉使道中作三首(其一) 欧阳修 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 匆匆行人起,共...

  • 自咏

    【原文】 自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

  • 村行

    【原文】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

  • 夜归鹿门歌

    【原文】 夜归鹿门歌①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

  • 山行

    【原文】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

  • 苏幕遮

    【原文】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

  • 【最新文章】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凡物皆有可
  • 【中吕】普天乐·大明湖泛舟
  • ①李华字遐叔,赵州赞皇人,少旷达,外若坦荡
  • 贫乐庵记
  • 苏武庙
  • 2020年11月28日,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的
  • 失败的寻访
  • 陈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也。早有隽声,不戚
  • 题画
  • 在人们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位浓眉长髯的的老者
  • (6)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借莺歌燕舞表达
  • 当下景阳冈上那只猛虎,被【甲】没顿饭之间,
  • 3.校学生会开展“品味酒文化”系列活动,请你
  • 真盐铁陈恕
  • 【材料一】x-j-p主席在2019年纪念五四运动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