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诗经》研究领域存在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学术悬案,这些公案直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3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2984  浏览:

【原文】
    《诗经》研究领域存在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学术悬案,这些公案直接关涉诗经学的根基,但传世文献本身已无力解决,若想有所推进,唯有把眼光转向出土文献。
    “孔子删诗说”首见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为“三百五篇”。但是到了唐代,孔颖达编纂《诗经正义》时,开始对该学说提出质疑,其核心理由是“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此后,不承认孔子删诗活动者代不乏人,并陆续增加了诸如“诗三百”之名由来已久、孔子八岁时吴公子季札所观周乐演奏顺序已与今本《诗经》篇序相近、布衣孔子不得代表官方删诗、孔子本人仅自称“乐正”而未曾言过“删诗”、孔子若删诗则不可能留存“淫诗”等新的理由。肯定“删诗说”者则又对新的否定理由逐一驳难。但遗憾的是,对孔颖达的核心理由,始终无力颠覆,因为《国语》《左传》称引赋诵诗篇确实多见于今本《诗经》而少“逸诗”。有学者又变换思路,以刘向校理《管子》《荀子》等十去其九之例,类推孔子编订《诗经》十去其九的可能性,以回护“删诗说”,可惜也仅是间接推测而非实证。
    2012年清华简第三册《周公之琴舞》公布,为肯定“孔子删诗说”提供了经典实证。该组诗以周公还政、成王嗣位为内容,存诗两组,周公儆毖成王一组仅余前半首4句,成王自儆诗存完诗9首,每首8句。这9首半诗确为《诗经》“逸诗”无疑,因为第1首就是今本《诗经周颂》中的《敬之》篇,而从第1首到第9首诗连续用音乐依次标识“元纳启曰”至“九启曰”,是一个有机整体。既然第1首是《诗经》作品,后8首也必然是删除之前的《诗经》作品。由两组诗前小序明言各为9章乐曲可知,该组竹简一次性贡献了8首“逸诗”文本和9首“逸诗”数目,可谓“逸诗”大宗,只是周公的9首作品仅保存前半首而已。更为重要的是,《周公之琴舞》组诗为“十分去九”删诗幅度和颠覆孔颖达否定“删诗说”的理由提供了经典范本。组诗9首被删除了8首,今本《诗经》仅留1首,九去其八不就是“十分去九”吗?
    九去其八的文本还启示我们重新认识司马迁“去其重”的双重含义,即不仅是删除不同版本的重复篇目,还是同时删除同一版本中的相近篇目。两个层次的“去其重”,孔子将“三千余篇”删定为“三百五篇”就在情理之中了。
    《周公之琴舞》组诗中的小序还说明,今本毛诗各首作品前的小序可能战国时代已有,汉代人只不过是根据时代需要作了增补完善而已。
    (摘编自徐正英《诗经学公案再认识》)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孔颖达撰写《诗经正义》,质疑司马迁的孔子“删诗说”,从此不承认孔子删诗者陆续增加。
    B.古代的学者由于思路问题,始终无力颠覆孔颖达否定“删诗说”的核心理由。
    C.孔子将“三千余篇”删定为“三百五篇”在情理之中,可由“去其重”的含义看出。
    D.《周公之琴舞》小序暗示,毛本诗前小序古已有之,汉代人可能只是增补而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就诗经学存在的一些悬案,先提出方法论,并没有直接显示观点。
    B.成王自儆诗的第一首现存今本《诗经》,说明后8首也是《诗经》原来的作品。
    C.竹简《周公之琴舞》提供了将近20首逸诗,为再认识“删诗说”提供了新材料。
    D.周公儆毖成王诗一共9首,只剩4句,致使其验证功能丧失,这是很可惜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护“删诗说”的人对孔颖达之后新增理由的反驳,实际上都是间接推测。
    B.对于孔子“删诗说”,文章列举了正反面两方面的观点,并加入大量点评。
    C.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清华竹简《周公之琴舞》,彰显了出土文献的非凡价值。
    D.文章通过对两组逸诗数据的分析,有力地证实孔子“删诗说”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
    1.C
    2.D
    3.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孔颖达撰写《诗经正义》”错误,文章第二段说“孔颖达编纂《诗经正义》时”,可见是“编纂”,而非“撰写”;B项,“古代的学者由于思路问题”错误,从文中来看,古代学者之所以无力否定孔颖达的理由,应该是当时出土文献不足,而不是思路问题;D项,“毛本诗前小序古已有之”错误,原文说“在汉代以前可能已有”,选项不符合文意。故选C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致使其验证功能丧失”错误,从文中第三段来看,“《周公之琴舞》公布,为肯定‘孔子删诗说’提供了经典实证”,可以验证孔子删诗十去其九这个幅度是可信的,而“只是周公的9首作品仅保存前半首而已”,对周公诗之少表示惋惜,可见周公残诗还是有验证功能的,选项曲解文意。故选D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然后联系上下文,要死抠字眼。B项,“对于孔子删诗说,加入大量点评”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只是对回护删诗说作了点评,而且一共只有两处,不能说是“大量”。故选B项。
    【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小说的丛林
  • 下一篇:唢呐王
  • 【推荐文章】

  • 满纸荒唐言 咏菊

    【原文】 满纸荒唐言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咏...

  • 详定试卷(其二)

    【原文】 详定试卷(其二)① 王安石 童子常夸作赋工,暮年羞悔有扬雄。 当时赐帛倡...

  • 九日送别

    【原文】 九日送别 王之涣(唐)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

  • 山亭夏日

    【原文】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原文】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 海棕行

    【原文】 海棕行 杜甫 左绵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 龙鳞犀甲相错落,苍棱白皮...

  • 【最新文章】

  • 《诗经》研究领域存在一些长期未能解决的学
  • 满纸荒唐言 咏菊
  • 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山水诗清新闲
  • 富贵不能淫
  •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
  •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 16.《水浒》中鲁达因何事上了五台山?文殊院
  • 17.《水浒》中逼得林冲杀人报仇、投奔梁山的
  • 唢呐王
  • 日前,代表中国科技高度的FAST,也是目前世界
  • 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自骄则简
  •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 西风里的话
  • 详定试卷(其二)
  • 桂枝香·金陵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