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在当代,当越来越多的人把散文写作变成了一种养病的方式时,散文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8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15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54931  浏览:

【原文】
    (1)在当代,当越来越多的人把散文写作变成了一种养病的方式时,散文如何才能从心出发,吐露真言,便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否则,散文就容易落入旧话语模式里,要么人云亦云,要么昏昏欲睡。
    (2)真正的散文,最需要警惕的,就是依附在陈旧的话语制度上,平庸地谈论一些大而无当的公共话题。只有在语言中将自己那充满个性、自由且有锐利发现的感知贯彻出来,将文字引至思想、心寻和梦想的身旁.精神的奇迹才会在语言中崛现。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福斯特才有“【假如散文衰亡,思想也将同样衰亡,人类相互沟通的所有最好的道路都将因此而切断】”的说法。今天,散文生产上的庞大数量之所以无法掩饰散文自身的贫乏,就是因为散文的写作普遍落到了公共话语的俗套之中,写作者援用的也多是被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暴力作用后的语言方式。个人精微的感觉,独特的心灵敏感,语言的及物能力,以及细节的准确力量,往往被悬置在一旁。比如,当下追思古迹、缅怀历史的大散文获得了崇高的地位,赞美者几乎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其中的文化关怀、悲悯之情,然而,这些文化关怀、悲悯之情又有多少来自于作者的独创?
    (3)贾平凹曾提倡“大散文”的概念,但我认为,这【    】意在追求散文言说方式上的大,【    】要倡扬一种散文精神的大境界、大气象。贾平凹自己就是这样实践的。他的散文,说书,说话,说人,说事,说生说死,谈奉承,请客,花钱,谈房子,打扮,玩牌,都是从微小的细节入文,趣味生动,精神也自在,没有陈规,整体上还给人许多开阔的想象。我想,散文之大,应该指的就是这种从小而大的大;事是小的,但精神是大的。如果反过来,事是大的,精神却是小的,那散文的气象和格局就完全不同了。当今流行的许多散文,其实就是这个套路,作者一下笔,就摆开了架势,见到一块石头或一个古迹,就从《诗经》或古希腊开始说起,不断地往历史或精神的高大结论上去升华,结果,我们一旦想在文字里感受作者自身的精神气象,却发现是一个结结实实的无。空的,没有根,甚至连自己的心都没有抖动一下。这样的散文日益泛滥,不过是在扩张散文本已十分严重了的语言造假而已。
    (4)这些散文的弊病,有一个根本的症结,就是缺乏有力的物质外壳,只是一味地感怀,沉思,感慨,怨叹,激愤,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升华,朝一个假想的精神目标一路务虚卜去,但我们一直看不到散文的物质基础究竟建基于哪里。没有物质性的散文,就像是没有身体的灵魂一样,是没有家的,不真实的,苍白而乏味。
    (5)贾平凹的散文从平常心出发,以细节和事实见出精神的底色。他说自己得了肝病的窘况,“我有我的脸盆、毛巾、碗筷、茶缸,且各有固定的存放处。我只坐我的坐椅,我用脚开门关门,我瞄准着马桶的下泄口小便。他们不忍心我这样,我说:这不是个感情问题!我恼怒着要求妻子女儿只能向我作飞吻的动作,每夜烧两盘蚊香,使叮了我血的蚊子不能再去叮我的父母,我却被蚊香熏得头疼。”(《人病》)
    (6)这种我称之为散文的物质外壳的部分,是呈现散文精神的基础,也是连接作者与散文之间血脉的关键,它可能是琐碎的,实在的,不经意的,但也是必不可少的。今天的散文似乎并不缺少精神性的抒写,缺的正是有价值的物质元素。
    (7)散文光有物质外壳当然是不够的。【好的散文,在物质元素之上,还有作家的精神发现和心灵看法,可这也必须是与散文的物质性相结合而生的。】(节选自谢有顺《散文的背后站着一个人》)

【问题】
    1.第(2)段中引用福斯特的话,目的是什么?(3分)
    2.填入第(3)段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并非    而是
    B.不仅    而且
    C.是因为    所以
    D.如果    就
    3.第(3)段加点的词语“这个套路”具体指什么?(2分)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4)段作者的观点。(2分)
    5.下列说法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4分)
    A.当代散文创作的衰象表现为作品数量过剩而又缺乏佳作。
    B.目前散文普遍使用相同的表达方式,即一路务虚地抒情。
    C.如果创作时连自己都没被感动,作品就不可能感动别人。
    D.作者赞同贾平凹的写作实践,不认可其“大散文”概念。
    6.根据文末画线句的观点,从所给的四篇散文中选择一篇加以分析(50字左右)(5分)
    A.合欢树
    B.邂逅霍金
    C.想北平
    D.我所认识的蔡孑民

【参考答案】
    1.他的话,说明写好散文十分重要;引用其话,是作为理论根据,说明散文写作应当追求在“语言中将自己那充满个性、自由且有锐利发现的感知贯彻出来,将文字引至思想、心灵和梦想的身旁”,使精神的奇迹在语言中崛现。或:他的话,说明写好散文十分重要((1分);引用其话,是作为理论根据,说明散文写作应当摆脱公共话语的俗套,写出个性、自由和锐利发现的感知((2分)。
    2.A
    3.不断地往历史或精神的高大结论上去升华。
    4.优秀的散文篇章具有物质性((1分),其精神升华有基础、有依托,情感真实、充沛而多彩((1分)。
    5.C
    6.略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这个世界很美——关于马思聪及《思乡曲》
  • 下一篇:梧桐深深
  • 【推荐文章】

  • 唐多令

    【原文】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

  • 幽居初夏

    【原文】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

  • 过融上人兰若

    【原文】 过融上人兰若①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

  • 山行

    【原文】 山行 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

  • 野泊对月有感

    【原文】 野泊对月有感 周尹潜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

  •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原文】 双调 沉醉东风 秋景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周不尽山,一望无...

  • 【最新文章】

  • 由于长期以来受“欧洲中心论”与“以西释中”
  • 邂逅黄姚
  •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足下:日来京寓大小平安
  • 唐多令
  • 识别生命大分子
  • 废墟
  • 很多人把2016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
  • 当下让到书房里。陈和甫举眼四面一看,见院宇
  • 材料一 什么是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
  • 蔷薇四月天
  •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乙】有屋数间,
  • 绿雁
  • 飞行汽车就要来了
  • 科学家如何破译“非典”病毒
  •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